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好多年不寫

好多年不blogger寫東西,一來是翻牆實在太不方便,二來,有了小紅書、公眾號這些一對比,blogger實在是太難用了,跟上世紀產物一樣。左搞右搞一輪,還是不寫了,關心我的朋友,可以來公眾號看看我,或者視頻號也行。

公眾號:我要小魚干
視頻號:小伊的花园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2020前的分享

一年又來到年底,還有十幾天就到2020年,又是新的一個10年。不知道大家對於新的一年,有沒有立下一些目標?

我不是一個說話能力很強的人,我說話挺慢的,同學找我先來分享的時候还挺詫異的。可能是因為我喜歡來上課吧。說得不好請多多包涵。

同學找我在午休時做一個小題目的分享,我一開始是想拒絕的。一來是自己並不擅長公開講話。二來是有題目的話就需要有內容,有內容是需要花時間好好準備的,才能表達得言之有物。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靠喊口号,也不是靠毅力,而是靠正确处理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在知识输入和输出上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输入”和“输出”。“输入”就是通过阅读、听音频、上課、考试复习等各种学习方式,把知识储存到自己大脑的过程。而“输出”则是通过写作、演讲、授知识课等各种分享方式,把知识传递到“我”之外的介质的过程。這樣的學習才是最高效最深入的。

新的一年,我又重新把去年的目標又立一次,我想要提升我的說話和表達能力。尤其是最近,我在看《奇葩說》和央視的《主持人比賽》,覺得裡面的每一個說話都太強了,我就非常的羨慕,又把這個學習的心提了起來。

我也想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对于不擅長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自己一把,多練幾次,以后就不用怕了。既來之,則安之。

可能因為我是香港人,劉陽同學一開始給我想了一個《真實香港》的題目,這個題目太大了,也實在不好說,我不會說,也說不好。

這個題目我倒經常跟樓下保安在討論,他也知道我是香港人,每隔兩天碰到我,老問我,香港年輕人還在鬧嗎?跟浪哥問我的問題是一樣的。雖然內地基本上已經很少報導了,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知道香港還在鬧。

這幾個月,除了特殊時期,一般都只會在周末鬧事,昨天也有一點小衝突,示威者想去商場一個店裝修,破壞。為什麼是周末,因為是大家平日都會正常上班。到現在好多人都不明白,他們在鬧什麼啊?他們為什麼要鬧。老實說我也不太懂,搞港獨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事。

但沒有疑問的是,不少香港人很窮,香港人窮?有錢的的確有錢,窮的還是很多的。樓下保安老問我:香港人窮,夠我窮嗎?一個月四千塊,你說,四千一個月在北京夠干啥的啊?我也不可能鬧啊,鬧了有結果嗎?

最近澳門回歸二十周年。我樓下又問我,澳門人為什麼不鬧啊?澳門人有錢啊,澳門人均GDP排行世界第2。

彭博社形容,澳門有別於香港,前者「選擇了富貴而非民主」(chooses Chinese riches over democracy)。

澳門社會穩定其中一個原因是澳門是中國唯一合法「賭城」,而博彩業為澳門政府貢獻80%財政收入,政府亦因此可經常「派錢」予居民;他們每年都有一萬元,只要十八歲以上就能取,澳門為什麼可以這麼做?因為人口只有不到70萬,香港有沒有可能有一樣的待遇,很少。香港有700多萬人口,如果也做一樣的事,香港政府早就破產了。

居民身份也比香港居民身份較難獲得,不像香港住滿七年就可以拿到身分證。令澳門社會資源未如香港般遭到瓜分。

不過,身居龍頭產業的博彩業,近年變成由大陸旅客高佔八成,好處是,內地出入境、金融政策開放就會利好,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大,澳門也會受影響。

港媒視角

說一說報導中的港媒視角吧,但我們也不能代表香港記者,衹是港媒的其中一份子。

昨日劉老師說,媒體是传播者、推动者、践行者、守望者 内地是一致的,立場就是黨的立場,央視姓黨

google 立場 立場中立

香港媒體媒體有分立場,現在說到香媒媒體,都是立場先行。

香港經濟日報的立場是中立。
中立偏建制,建制在某一國家或機構內,手握權力或權威的支配群體或精英。可以理解成這邊的體制內。

背景
政府推動逃犯條例俢訂, 引致香港社會劇烈動盪。在這關鍵時刻,優質媒體維持公正持平、客觀、中肯的立場更為重要, 我們要緊守「3公1中」(公平、公正、公道、中肯)的編採方針。

老闆今年告訴我們的
「3公1中」是在2014年,全體編採同事共同努力訂定的編採方針,作為大家工作指引。

我在我們公司都八年了,但今年之前不知道有這編採原則,2014年的時候領導開會制定的,2014香港也是大事件,發生佔中,和平佔領了中環的一部分馬路好幾個月,當年沒有發生暴力事件,但是香港的街頭運的一個大轉折。

這採編原則製訂之後,也沒有在公司內好好推廣,直到今年,抗爭事件又升級。

「3公1中」多年來行之有效,成為經濟日報編採部的核心價值。
這個編採方針,具有實際可行的操作性

A)編採方針四重點:『公平、公正、公道、中肯』
     i) 公平 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
   在制作內容過程(採訪、報道、分析及評論)中,兼聽各方,對於涉及內容的 主要參與者,都要有公平採訪及公平給予回應機會。

   ii) 公正 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

 在起標題、撰寫稿件、及處理圖表/版面及制作視頻上,不偏不倚,對所有 內容主角都要做到以相同、公平態度處理。 內容都要基於主要事實,合符理據、法律,不要有偏頗,不會無根據使用負 面形容詞。

   iii) 公道
   發布效果方面,絕不應立場先行,不應以偏蓋全,力求贏取各內容主角尊重 我們的處理。縱然受訪者、各持份者立場可能不同,但要做到他們亦會認同 我們的處理是公道的。

  iv) 中肯
 發布效果方面,切中要點,能令所有理性、積極建設香港等中產讀者,產生 共鳴,覺得內容能反映他們主要心聲,包括尊重法治、穩定繁榮、自由、民 主、市場導向等價值觀。

香港媒體跟內地媒體最大的差別,我覺得不是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而是香港媒體,大部分都是市場化的媒體。香港媒體都自負盈虧,不是由公款運營,也沒有的補助,香港媒體大部分都是依靠讀者和觀眾為生的。

所以香港都沒有那種很小產業的獨立的一份報紙,因為讀者的群體太小,沒有辦法支撐起一份報紙的自負盈虧的長期運營。

之前老闆派給我一個任務,讓我覺得非常的頭疼。就是去報紙攤去拍報紙的照片做資料圖片,目標是要拍到財經的四大報,我們每天會做四大財經報頭條的匯總,拍來做配圖。現在北京的報紙攤已經很難找,之前沒留意,去找才發現,原來報紙攤不賣財經報紙,只賣新京報,北京晚報這種地區報紙,而且賣得很便宜,每份一元,財經報都是要訂閱的,後來我找同行幫忙拍照,他們辦公室有訂財經四大報。

這就跟香港媒體很不一樣,香港媒體的一部分的收入來源還是靠著賣一份份實體的報紙,香港雖然也快沒有報紙攤了,但是有便利店,幾百米距離就會有一家便利店,要買報紙還是很方便的,香港經濟日報一份的價格是十元,今年二月才加的價,香港大部分的報紙大部分都要十元一份,最貴的十二元,是信報,一份專業的財經報紙,也賣得最貴。
香港報紙要靠著加價來提升收入,維持經營,讀者和觀眾就是我們的最大老闆。

經濟日報跟香港別的媒體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可憐的地方,好多的香港傳統媒體,報紙、電視背後都有財團支持,像南華早報,背後就有阿里,在賣給阿里之前,是一家香港的地產商。信報,賣最貴的報紙,背後有李澤階,李嘉誠的小兒子。
香港經濟日報沒有靠山,沒有人在我們虧錢的時候輸血,我們公司最大的股東,是我們的老闆,一個純粹的媒體人。


 現在的情況
 近期社會瀰漫對立氛圍,言論立場/合乎自我價值取向的資訊先行;最極端的例子,一言不合就被澆油燒成火人的大爺,我也很同情他,但是,之前示威者當中被警察開槍重傷的也不少。

更有人刻意製造及 利用社交媒體,散播假消息,攻擊抹黑不同意見人士,令到流傳消息真假難辨、而被證 實散播了虛假或錯誤訊息後,又不作盡責任的澄清,繼續誤導別人。

我們雖然是中立。也被攻擊了,在連登上有人找出香港經濟日報集團的所有產品,報紙通訊社雜誌,不管我們寫甚麼,都要抵制,都說不買。不用我們的服務,做股票的報價,網民說都不用我們的系統。


2) 我們身為公正的新聞媒體及內容發布的平台,在報道及選擇題材時,不論內容形式 - 標 題、相片、圖表、文章及影片, 在同時發放的渠道 ─ 包括報章、網上及社交媒體等,我 們都要緊守「3公1中」方針,盡力求證,清楚報道事發的先後過程及實況,切忌以立場先行、以偏蓋全。

我們要作出公平公正報道,並避免有立場傾向、或字眼帶主觀情感判斷。
 作評論分析時,無論是內部及外部作者,有不同立場,都要以事實為基礎,不能情緒發洩 或謾罵等。

3) 落實「3公1中」的成效,要由讀者/用戶去評價(outside in)。我們要從讀者/用戶的角 度出發,審慎處理報道角度及遣詞用字。出版的內容,必須體現「3公1中」,並要力求 獲得讀者/用戶認同。

在未來日子、特別是社交媒體報 道形式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挑戰,我們要做得更好,在關鍵時刻更要彰顯及強化我們公平、 公正、公道及中肯的核心價值。

我在大學讀新聞學的時候,新聞理論的第一課就是,媒體是第四階級(the fourth estate),第四權,大眾廣泛認知的「第四權」是指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制衡的力量。

但事實上「第四權」的原文「the fourth estate」真正的意涵是指封建時代社會三階級(貴族、僧侶、平民)以外的「第四階級」。

第四階級在大陸,長期以來官方以及官方背景的學術界與新聞界受主流影響多持反對意見,並為歐美的糖衣炮彈。

傳媒不是被視為是監察政府的第四權,更是普羅大眾了解政府運作、社會事件等資訊的主要途徑。媒體作為傳播者的作用。

但我們也學習到,媒體為誰發聲,為誰說話,媒體報導也受背後的財團影響,像我們力求中立是因爲我們背後沒有靠山,但我們有目標讀者群,中產讀者,中產讀者的組成

昨天的劉老師說,做記者是有點英雄主義的,我同意。

我覺得這是一個後來的結果。我們做的事,帶來了一點點的正面影響,推動了這個社會進步一點點。

一開始的起點是,我們是服務讀者的,我們的關注點是讀者的關注點,我們要看到讀者看到的問題,我們發表內容的要得到讀者的認同。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未來已來

未來已來,這個未來是否你想要的未來呢?小伊。

四月,2019年的第一季度已經結束,想一想這幾個月做了什麼,1月主要是搬家,2月主要是過新年,3月主要是做兩會,這兩年的節奏都一樣。

CFA,去年也聽小同事說,報名了,她沒備好試,應該不去考。當時也覺得挺好的一個考試,心想不如我也報個名吧,但是同事回香港之後,我也把這件事情拋到腦後。

一月的時候,看到一份政府高薪厚職,想著不如試試應徵,在填申請表的時候發現,畢業以來,除了工作的年資一年年增加,別的地方,也沒什麼長進,尤其是一張可以拿得出手的證書都沒有,大驚。

今年新年,約了舊同事和大家一起吃飯,sunny說他剛考完CFA,還是以不錯的成績合格,心生羨慕。

三月兩會,見到一些老朋友,剛入行時出差內蒙古,特別交好的黃蔚,數數手指,剛好7年過去,在大會堂見到的時候很興奮,原來已轉到scmp做記者,負責寫軍事領域。加上橙哥也到了scmp,除了要寫,還要拍片出鏡,英文說得不錯,感覺到來自同齡人的一萬點暴擊傷害,再不努力,我也要被同齡人拋棄了。

下定決心,趕緊報了CFA,學習之火熊熊燃燒,決心用功讀書學習。

前陣子看了一篇文章,中年人,學起新知識來比什麼人都狠,不知不覺,自己也踏入一般人眼中的中年人年紀,雖然自己心中萬般不承認,很多人也說外表看不出。

30歲之後重新學習和深造技能,誰怕誰啊?對於這樣的勇氣和熱情,先把自己給感動了。

CFA報名費加上稅金一共是1179美元,對於我也說,也是一個重大的支出。

前幾天,又說起,我覺得我人生寫作能力跌到谷底,工作寫作得愈多,愈覺得寫作能力倒退得愈多。如何重新提升寫作能力,是我目前最重要的目標。

早上5:30起床,跑5.55公里。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北京馬拉松2017

今年的北馬,是我跑的第四個全程馬拉松,速度從2015年北馬的5:45,到2016年承馬的4:59,到2017年廈馬的5:30,來到2017年的4:49,小PB10分鐘,還可以再快一點的,不過既然速度不是我追求的,那就這樣吧。
5點出床,6點出門,竟然是個大藍天,
直到出門的時候,才能確定今天的天氣如何,北京的空氣就是這樣,說變就變。
一開始起跑的時候,我整個人的情緒都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不是第一次跑北馬,但是第一次小偉陪我跑北馬。
前面的十公里,我都好開心,天好藍,九月的北京,七點多的陽光☀️曬到身上和臉上,一點都不熱,感覺好舒服,壓著速度,以6:15-6:30向前跑著,感受著三萬人的跑步大派對
直到我看到小偉拍了一堆景色照片,用微信發給某人,頓時就炸了,感覺非常不爽😕,不管發的是給什麼人我都不爽,完全感覺到什麼叫不被尊重。黑著臉問:「照片發給誰?」「一個前同事,好久沒聯繫了。」「男的还是女的?」「女的。」立刻被氣哭,要發照片就發我們兩人合照啊,發什麼藍天白雲。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流,就不能不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才交流么。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跑步小白

永遠覺得不管是健身領域或跑步領域,自己都只是小白

2017年過了一半,跑量卻不如預期

1 107公里
2 81.5公里
3 58.87公里
4 112公里
5 85.73公里
6 93.99公里

539公里,以過去的我來說
這個數字算是接近自己的目標600公里
不過,如果以對自己嚴格一點來說
比起年初定下的每個月跑100公里,还是差50公里
我的目標都是定來玩的?
運動是做給自己看的,能不能認真一點?

夏天的时候,特別不想跑,平常練10公里的,減少至每次5公里。

平时训练的跑量和你比赛的成绩是呈正相关的,跑量越大,成绩越好。

20公里、10公里、5公里
15公里、10公里、10公里
15公里、10公里、5公里、5公里
計劃每周這樣訓練

從某運動公眾號上看的教訓

要想保持高强度训练,除了极度自律之外,还得讲究方法。
(極自律不易,方法也不好找)
站著都出汗,又怎麼跑呢?

对于不想追求成绩的选手,偶尔练习大跑量,也可以增强心肺能力和循环系统,提高有氧能力,还可以减肥。

如果你想冲击成绩,那一个月起码得有23次高质量的LSD。何为高质量的LSD?就是用你比赛中的配速去跑一段20公里以上的距离。比如你的马拉松是4小时完赛,那么马拉松全程配速是541秒,那么马拉松配速跑就是要按照541的速度进行一定距离的训练,让身体适应这个配速。不过由于比赛起跑后,你一般会跑得较慢,所以平时训练的配速可以提高5-10秒,以保证比赛时能达到平均541秒的配速。

全马4小时至6小时的跑者:每次马拉松配速跑25公里以上,每周一次。这个时段的跑者,只需要保持每月200公里以上的跑量就可以,无需练习速度。

極度自律不容易,想起我這輩子最自律的時候,不是大學、會考、高考,而是在初中,最早凌晨三點爬起床,端一張小板凳,躲到廚房,拿著幾本書,背著數學公式、天文地理、朝代更替⋯⋯(當然只限於考試前才會這樣子)

我喜歡努力的自己

Nike的廣告文案

当别人还在沉睡
你的一天早已开始
整座城市,已然变成你的跑场
瞭看城市的新鲜一面
每一步,都值得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一隻小咪,一場越野

自從養了一隻小貓咪以後,過了不到兩個星期
關於貓的一切,仍然覺得很新奇
很喜歡一覺醒來找貓咪,看看貓咪到哪裡去
很喜歡抱著貓咪,編織著圍巾(有點像老婆婆)
生活平添了不少趣味

到武夷山跑一場越野,臨行前把小月托給WING照顧幾天
WING失戀了好一陣子,但是振作不起來,希望小月給她一點安慰
不過,我好想念小月,沒事打開手機,翻翻小月的照片
愈看愈覺得自己怎麼竟只拍了那麼一點照片

生活是一連串的追追趕趕
刷朋友圈看到一篇雞湯,說FB教主小扎教員工如何工作更有效率
其中包括:每天只集中精神工作數小時,其餘時間要休息
另外,腦海中一直想到要做的事情,馬上做完
那樣腦中就不會一直飄出固定的幾個單詞
想到我一直口中唸唸有詞的賬單賬單賬單
趕緊翻出來好好收拾,爭取明天就把賬單寄出

在雙11開始之前,我剛從武夷山回來,去物業處拿快遞
數不清幾個,反正是我2隻手肯定拿不完,得分兩次
一個職員笑著說:「疑,你平時快遞沒這麼多呀。」
另一個職員幫我把包裏拿到電梯裡,到了樓上再搬,這就不用跑兩次
怪不好意思的,那時雙11還沒到呢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一個全馬+兩個半馬

十月,今個月的目標是跑150公里
我發現,150公里對我來說還是很難完成的
100公里就容易得多,一般不特別努力
一個月跑下來差不多是100公里

十月也算是挺努力了
一個全馬+兩個半馬,有點小突破自己的上限

十月中跑的是承德馬拉松
承德馬拉松今年是第二屆,去年第一屆的時候就想去跑跑,沒有實現,自己一個人跑,動力總是不那麼強
今年好了,一堆朋友,還有偉
順道還能遊覽避暑山莊,也是一個想去很久的地方
不過,去的時候心情並不很好
偉那時候還說了不只一次,去完承馬就分手
心理有預期,分手就分手,自己一個就自己一個吧

雖然是今年的第一個全馬,也是唯一一個
對於跑馬拉松的期待也不那麼大

坐上晚上七點從東直門出發的大巴車
不少跑團的朋友已經先到承德
十一點到達酒店,在房間看到同住的是慧洋,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十二點多才睡下

早上四點多起來,八點開始跑
沒有努力地練跑,對於成績也沒什麼期待
雖然今年很努力地去了上課,也跑了兩次二環,但是跑二環是為了北馬做準備
北馬沒抽上,就放鬆了下來
十月回香港的時候,隨便練了練
香港太熱,跑上十公里就覺得自己很厲害
長距離無論如何也跑不下來
果然,每個比賽都很難充分準備好

拍完照起跑,起點附近的啦啦隊穿著清朝格格的旗袍和帥哥穿著民族服飾,很酷
前二十公里,基本能按著6分半左右的配速跑
過了二十公里後,速度慢了,掉到7分左右
小偉說,這麼快我就掉速了,後面怎麼跑?
心裡有點不服氣,跑得慢就慢吧

承德沿途的啦啦隊很多,感覺很好
啦啦隊有些是單位安排,有些是學校安排過來,也有些圍觀的群眾,也有志願者
都很熱情由衷地加油
我開始掉速不久,小偉說,你去和小朋友拍拍手吧
轉過頭一看,果然好多圍觀的小朋友伸出了手,等著參賽者過去和他們give me five
跑過去拍了一圈,感覺到明星的待遇,開心了不少

大概過了30公里,心裡算了算
勻速7分鐘,說不定5小時完賽
但卻愈跑愈累,愈跑愈慢,每個補給站都停下來,每次都拿一堆吃的
到了35公里後,小偉看不下去,說:
「如果再這樣子,很有可能進不了5」
那怎麼辦?我真的好累
38公里後,旁邊一個女選手,自言自語說:「拚一下就能進5了」
對呀,這次拚一下就能進5,下一次跑,說不定跑得更慢
38公里後的補給站都不進了
默默調整呼吸,增加步頻,40、41公里,提到6分半配速
42公里,眼看跑不起來,小偉先是跑到前面
想我跟上去,我卻沒辦法再提速
後來他停下來等我,再牽著我的手,向前衝,風在臉上吹
時間顯示屏是4小時59分鐘
衝過終點附近的幾個攝影師
卻沒辦法好好地調整自己的表情
500的兔子,和幾個參賽者一起加速跑起來
4:59:34經過計時氊,好高興
雖然過了終點之後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感覺快倒下,呼吸調整了很久也回不過氣
但是很高興,自己完成了一年前許下的願望
全馬跑進5小時

女子半馬是比賽日期前幾天報名的
鳥巢馬拉松也是比賽前兩天,果果有事,把名額讓給我跑
連續兩天半馬,加起來是一個全馬
本來以為會比一口氣跑全馬輕鬆
事實上卻並不是那樣,跑完腳痛了幾天
女子半馬跑著玩,跟鳥馬一樣都是跑了2小時20分鐘左右
跑完女子半馬之後,雖然覺得大腿小腿還好
沒有肌肉疼痛,而今年練游泳的關係,心肺功能也能夠支持
腳掌卻因為練跑練得少,跑了21公里就疼得一拐一拐的
心裡擔憂著第二天鳥馬不知道怎麼跑
可是答應了替朋友跑,比我自己跑還重要
這關係著朋友之間的承諾啊
硬著頭皮,調了早上4點45的鬧鐘,預計5點半出門,卻起不來
5點半才起來,6點半出門
兩個跑團的合照都來不及拍

跟女子半馬差不多,鳥馬跑了2小時16分
腳掌從一開始就很痛,慢慢不是不痛了
而是痛得麻木了,後來竟然能增點速
從平均630配速,到最後3公里,提到530
每次跑步,跑到最後,其實都是最辛苦的
不管是心理上或生理上
以前總是怕累怕辛苦怕受傷
而不願意在最後多努力一點點
其實只要多往前一點點,加一點勁,就有進步,就有突破

喜歡的瞬間

看見一個題目:哪個瞬間,發現自己喜歡上他(她)?
想起剛剛一起坐車,車裡有點悶,犯睏
盯了旁邊正在玩遊戲的人一眼
過了一會兒,他默默地放下手機
牽起了我的手,突然感覺到一點點溫暖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十月總結

把每天都做的事當做第一次做。

十月是一個標記點,對我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

一、在北京待滿了三年
二、跟偉在一起三個月
三、鼓起勇氣接回來一隻小貓咪到家裡

昨天偉發給我一個鏈接
居住證申請的官方網站,終於開通

記得剛到北京的第一個月
忙各種各樣的證件申請
其中一個最複雜的,是暫住證
為了申請這張證,還特地回香港拿了租約的正本

那時,大堂、電梯都貼著入住必須要去公安局申請暫住證的通知
同事也拿出她申請過的幾張暫住證展示給我看,教我去呼家樓的公安局申請
後來我問行家,都說不用申請,其實都是懒
申請了到底還是有點用途的
譬如說我的暫住用就在一年有效期到期之前
拿來申請了北京公共自行車的租借服務
可以享受跟北京居民一樣的待遇,200元押金
沒有暫住證的話,就是跟400元押金
除了這個用途,好像也沒有拿暫住證來做過什麼
過期了也沒有續期,當時已經有居住證的消息
也沒有了要申請暫住證的公安局要求

在北京待滿了三年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沒有變成了一個北京通
就像所有的北漂一樣,總是覺得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離開北京

之前申請健身卡的時候,跟教練說
自己是個香港人,不知道會在北京待多久,堅持著只申請半年的會員卡
其實也是為了省錢,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一直堅持著去健身房的決心
結果也是真的沒有,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只跑過幾次
實際上應該是不超過5次,游泳的次數倒是挺多,也可以堅持
如果不是生理期,大概每周游泳兩三次
半年的會員卡要到期,冬天也真的並不想游泳,跑跑步就夠了
半年過去,仍然待在北京,不知道什麼時候想走,什麼時候會走

北漂的漂泊感,也許會一直維持著,一年又一年過去

在北京工作的三年
第一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只覺得,不停都有事情,追著趕著
第二年開始,慢慢也找到規律
大概就是,每周一次中證監例會,每周二次中銀監
中保監不定時開發布會,人行偶爾有發布會,但去不了
商務部一個月兩次例行發布會,發改委也是一個月兩次,不定期的有主題就開的也不少
人社部、外匯局都是每季度開一次例行發布會,不例行的也有
統計局本來也是每季一次,今年六月開始變回每個月一次
另外,本來每周五早上的例行吹風會,慢慢地好像又沒有了
外交部的發布會,不管是例行的還是不例行的,基本不去
零零碎碎的,還有些別的政府部門的發布會,像是農業部、工信部
加上一些公司的發布會,基本上行程就是這些
每周一篇的專欄,工作量不算少,比在香港時要多一些
慢慢地也習慣了,開始覺得工作在重複
今年重複去年做過的,在統計局發布年度數據時
雖然搶稿同樣敏捷,但再也不會感到緊張,不會怕搶得慢了
報題用同樣的時間,愈來愈駕輕就熟
專欄的寫法也開始重複,不再想找新的寫法,只想套路
如何在重複的工作中保持新鮮感,和找到熱誠?

第三年開始,給自己一個目標,每個月做一篇專訪,從去年的10月開始
10月1休假為主,11月沒有做,12月同樣沒做,1月準備去旅行
2月休假,3月兩會,4月休假,5月終於開始做專訪
5月、6月、7月和8月,每個月都有做專訪
自己的感覺很好,雖然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也不是什麼獨家爆炸新聞
好歹算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3月很想調到上海,現在調任的心淡了很多
反正北京待慣了,怎樣找突破,不一定是換新地方

3年,待滿了3年,之後呢?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回應內心

又有幾天空白了,不管怎樣,說好了要每天寫的,又沒有做到

雖然喜歡寫作,而寫是唯一讓我回復平靜的方式,仍然沒有每天寫。
即使以後或能以寫作為生,也注定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

真正地回應自己的內心,並不是那麼容易
自己的自私自利、猶豫不決、左搖右擺
人性的缺點,人性的惡,並不想別人知道
都想放在陽光下,一一審判

真正的愛,是給予,不是要求

人生是自己過的,就算上半輩子跟家人連在一起,沒有選擇餘地,起碼下半輩子,跟自己選的人在一起,好與不好,都是自己的決定

這幾天
只想幾個問題

1、我愛不愛你
2、我想要的婚姻是怎麼樣?
3、我們的想法是不是一致?

生活不是用想像的,不是朋友的,不是家人的,也不是未來的,生活是現在。

以前很喜歡一句話
「未來的自己,一定很感謝現在拚命努力的自己。」
現在我不喜歡這樣子,只想現在開心
我喜歡,努力前進的感覺
我就喜歡,現在拚命努力的自己

問問自己的心,怎樣覺得開心

昨晚,翻了又翻偉的照片,最近這幾個月的
看著他最近的照片,跟醫跑團在一起
笑容好開心好燦爛,發自內心的輕鬆笑容
北京最近的天都是陰天,照片背景有點灰,仍然覺得偉好陽光,好帥氣
以前在人群中,或許不一定馬上看見你
現在的我,看著你的笑臉,不想移開視線
看著照片,也有點幸福感

我問過偉,跟我在一起開不開心
偉簡單地回答:開心啊。簡單而堅定

但我老是不確定,不確定偉跟我在一起是不是真的開心
偉跟我在一起拍的照片,總是沒有和團員一起那麼放鬆
從一開始,到後來,都是這樣
偉常常說我沒有用心觀察
觀察他的喜怒哀樂,觀察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我說:我就是遲鈍,就是不敏感
有什麽就是喜歡直接說,不喜歡猜測
遲鈍如我,這一點,還是看得出來
偉好像,跟我在一起,沒有他所說的那麼開心

可能一開始偉是很開心的
可是慢熱的我,在愛情剛開始的時候
我懷疑,我覺得不真實
因為相識時間太短就在一起,我甚至想過
如果他是玩玩的,我也認了

直到現在,經歷過愛情的喜和悲
從一開始到現在的照片,我看完又看

我愛不愛偉,是不是如偉所說
我只是習慣了消費他的愛?

我又重新又想起了
張智霖和袁詠儀另人羨慕的恩愛
看得我差點掉眼淚:
張智霖面對鏡頭說,「每次看見袁詠儀,就會想著見一面少一面,一輩子其實很短。」

這樣深刻的感情,不是短時間培養出來的

我們的愛,沒有義無反顧,沒有這麼堅定
我們總是看不透對方的內心,總是覺得對方在動搖。

愛情不可能永遠滿腔熱血,愛情是細水長流,生活更是亂七八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我曾經很羨慕,羨慕霍啟剛對郭晶晶那麼好
他從心的以自己的老婆為榮
從不會因為自己有錢而趾高氣揚
漂亮的世界冠軍又不是只有郭晶晶一個。再多的愛,也會隨時間沖淡
為什麼他們幸福的婚姻可以維繫十多年
一個奧運冠軍的內心是這麼強大
婚姻幸福不可能只是因為霍啟剛有錢
結婚十多年後,霍啟剛在鏡頭前自我介紹,我是郭晶晶的老公,那沾沾自喜的神情,很深刻

真正的愛,是給予,我想給你愛
我就是想給你我的愛,想讓你因爲有我而覺得驕傲
想讓朋友都羨慕甚至妒忌你有我這樣的女朋友
不是因為我漂亮,是因為我對你好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願景錨.人生規劃

之前採訪過一個九零後創業者
聊天的時候,他的思考很多,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
跟別的被訪者不一樣,也許因爲年輕,他把他的思考過程也說了出來,混亂中有邏輯,有點啟發,當時沒有仔細想,現在是好好的機會思量一下。

其中一點最重要的,是願景錨
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最終的願景
譬如說,做一個知名的偉大企業
這個企業是什麼,怎麼做,都是可以隨著遇到的情況改變,唯一不變的,是要成為大企業

常常覺得,很多事情我都是無所謂的
屬於一個比較寬容的人,特別是,對待陌生人
對著愈熟悉愈親近的人,愈容易抓狂
愈在乎就愈緊張,愈不在乎就覺得什麼都沒關係
這樣子的我傷害了不少愛我的人

對著愈重要的事,愈要明白想要什麼

關於人生的規劃,我常常好像活得沒什麼規劃
其實還是有的,譬如說
我想做記者,畢業那年,到處投簡歷
不同的公司都有投過,除了普通的報紙,明報、東方
還投了一些我討厭的八卦雜誌,新Monday
還有份什麼雜誌,去面試過,結果沒有聘請
想做記者,是從中學選科開始
到大學讀媒體,畢業做記者
一步一步,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
工作之後,第一年覺得學習了很多
第二年開始,覺得有點膩,壓力也變大了
可能也是自己努力不夠,沒有專心看分析報告
開始想不如回學校讀書,讀碩士,或者換工作
還沒想好到底要讀媒體,還是讀金融、中文好
公司說,可能有機會駐北京
如果可以駐北京的話,當然是駐北京這個選擇比較理想
駐北京要駐多久呢?去之前想過
先去三年看看,看混得怎麼樣
說不定真的比較好,北京的工作環境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比香港好一些,太自由自在
自由得我都忘了有過的規律
三年,加上自己原來在香港公司呆的兩年
就是五年,想想會不會到達更高的一點的位置
反正現在是沒有

不過北京的確實是愈待愈熟悉
認識的朋友也愈來愈多,愈來愈多牽掛
多得我忘了曾經有過的瀟灑的、想走就走的感覺

三年也好,五年也好
做著還是想做的事
三十歲,三十五歲,四十歳又是一個規劃點
我知道四十歲無論如何都會來的
但現在想,的確有點遠
不知道怎麼走過去
就像現在,十八歲的我不知道怎麼走到二十八歲
但我終究還是來了

選擇就是,排除不喜歡的事
剩下來的,就是喜歡的
寫文章雖然有時候痛苦
還是很有滿足感,想像不到不寫文字工作的日子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Sunk cost

能夠保護你內心的人,只有你自己

從十月一日開始,至少到回北京前,每天一篇

在雷聲不斷的紅色暴雨警告中醒來
媽媽安排的戶外活動取消
我也繼續在牀上睡到9點
前一天太晚睡,今天補回來

心裡早有預期,不能好好說話
我想說的,家人都不想聽
而且,說給我聽的,都是難聽的話
不由得苦笑,但心裡明白
也許我二十八年的人生過得太一帆風順
不管是讀書、考試、生活、工作
雖然也有過壓力,但起碼,想做的事都做得到
我早就懷疑著,如果遇上重大的挫折
我會不會不堪一擊?特別是我的心靈
有沒有能力化解重重困難,做到我想做的事
有能力的人,都是透過慎重的思考逐漸取得成功
記得,小說中的德川家康
每天思考幾個時辰如何用兵,如何經營城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思考如何經營一個家庭
比思考建立一個國家更重要

不管如何,個人一直強調的:
別人的經驗是一回事,獨立的思考能力最重要
讀書二十年,學習的不就是這個嗎?

我常常問我姐:「你憑什麼覺得男人娶了你就會給你很多錢?」
說溫柔賢淑,差了不只一點,脾氣暴躁還差不多
說幫老公生孩子,夠偉大了吧,為家庭付出,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這理由我接受,但結婚之前呢?你挑人,人挑你
憑什麼覺得你的幾個目標人物會選你
就是因為你年輕貌美嗎?這樣的愛能維持多久?
三、五年後,你這脾氣繼續暴躁,婚姻能維持多久?
「你要讓他在我身上投入很多啊,
愈投入得多,愈捨不得放手。」
但曾經的投入,都是sunk cost,已經過去了
女人,除了漂亮的裙子和外貌,還是要有自己迷人的地方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白茉莉花

醒來,在電腦桌上發現了一朵茉莉花
拿起放在鼻前一嗅,是清清的香味
可能是昨晚小偉放的

八月過了立秋以後,開始感受到秋的涼意
肌膚多了點乾爽,不再是三伏天的帶著悶熱的微汗
但還不用必須抹潤膚露,對於懶散的我來說
洗澡後可以少一道工序就少一道工序
再過了十幾天,乾燥得感受到皮膚的緊繃

這個夏天,他買了一盤茉莉花,放在窗前
一開始花很多,可能是剛買回來的關係
同時我買了百合花,兩種香味的花在同一個屋子
很香很香,很清新,沁人心脾,比俗氣香水好聞多
慢慢地茉莉花沒有了,百合花謝了
沒有買新的百合,茉莉花卻又長出了一些新的花蕾,只有廖廖幾朵
花開了,像獻寶似的,桌上又出現了一朵小白茉莉花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運動健兒2

9月運動做得比較多,但也沒辦法瘦下來
上體重稱一稱,好像還重了一點點,算了
想想,跑步也不僅僅為了減肥
跑步只是為了自己跑著開心
起碼,我找到一件可以做一輩子的事
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9月4日,特步10K歡樂跑
說是唯一一個A級認證的10公里賽事
本來我也不管什麼A級不A級,玩玩就好
可是朋友都一副很認真全神貫注的樣子
在冠軍跑完之後18分鐘之內跑完的參賽者,都能得到歡樂英雄戒指
10公里成績最好的男士大概是30分鐘左右跑完
女士是多少,我沒什麼概念,反正應該拿不到
抱著參加著玩的輕鬆心情就去了

奧森是一個很美的地方
每次去都會忍不住拍一下地標建築奧森匹克塔,很像三個磨菇

跑之前,小偉說:要拿英雄介指絕對沒有問題
雖然他陪我跑步的時候總是跑得比我慢
也總是一副不太願意跑步的樣子
我沒有質疑過這句話
不過,拿到了戒指要不要一直保留著呢?
斷捨離,讓我覺得送給團長好像也沒什麼關係XD

第一次穿上了全身的螢光粉紅

7點到奧森南門,已經人挺多
存完包,去完洗手間差不多開跑
A區集合的我們,一邊意思意思地做熱身,一邊往拱門擠
鳴槍,擠過拱門,人挨著人,小偉回頭看了我一眼,說不上話
我揮揮手,他就飛快地不見了

我自己一個人慢慢地在跑道上溜著
頭一公里,幾乎沒有下腳的路,6分30秒左右
漸漸地速度可以快一點,維持著5分30秒左右的速度前進
以前跑比賽,我總是會找一個目標想要超過去
有時候成功超過,有時會失敗,人很快就跑走了
這次跑,心裡想法很少,還原基本步
只想著呼吸和姿勢,步頻因為沒有開節拍器,也沒有想
每次跑步,都是自己與自己的對抗,「身體要前傾、前傾」心裡默念著
想到奧運熱潮的女排比賽︳每一球都要專注做好
跑步其實也一樣

5分半左右的配速跑了幾公里
途中看到了螢火蟲的小夥伴,也看到了醫跑團的園園
超過去的時候,沒意思給我加油
5公里被在B區起跑的園園超過,我也為她加油
然後繼續想著我的基本步
中途有3個水站,10公里其實可以不補水,我還是補了一次
快接近終點,一個不認識的大叔給我加油
500米衝刺,最後凈計時56:02分衝線,應該是PB
在身體不舒服、前一天跑完國貿82層垂直馬拉松、奧森兩個大坡的情況下還能PB
跑完那一刻,真的覺得好開心
之後發現自己跟英雄戒指差了不到2分鐘,有點小遺憾
只要54:18之內就可以拿到英雄戒指
不過一開始就沒想過可以得到,沒有就沒有吧
小偉順利拿到戒指,45分鐘完成,好厲害,可以炫耀了=)

跑完10公里,下午在三里屯adidas體能訓練
運動健兒,哈哈

喝一碗雞湯
「人生,就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
讓積極打敗消極,讓快樂打敗憂鬱
讓勤奮打敗懶惰,讓堅強打敗脆弱
在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清晨,全力以赴
就能看到最美的自己。」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運動健兒

好不容易,感覺自己又是一個體能健兒
一個非常充實完美的周末

周六早上,11點08分,垂直馬拉松比賽
開始的10層,還可以努力向前衝
是用跑的,6、7層開始半跑半走,還是有跑的成份
後來就完全不行,只能用走的
不過,雖然只能走上去,但是基本上沒有停下來
24分鐘左右完成國貿三期82層的挑戰
平均一分鐘走3層左右,自己也覺得很厲害
沒想到這麼快完成了,爬完,膝蓋有點累,但還好
密封空間裡一層又一層旋轉的樓梯
讓我想起在意大利爬了好幾個教堂的穹頂
說起來,還是穹頂更難爬一點
可能是空間更窄人更多
一個是現代最高的新建築,一個是歷史建築
既相似,又不同
爬完82層,上到國貿的天台
雖然北京第一高樓的稱號已經給「中國尊」給搶過來了
但整個北京在我腳底的驚艷感不減

周六下午,醫師跑團和新浪跑團聯誼
仍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特別是自我介紹的時候,偷偷躲到後面
不明白為何會如此,不就只是一起玩嘛
5公里也沒有跑,為了第二天的歡樂跑留點力氣

周日上午,特步歡樂跑十公里

這一刻,除了累
的確也沒什麼特別感悟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收拾整理

最近一直覺得家裡很亂,很想收拾得好一些
特別是去完小偉家,覺得一個人常常用得到的東西真的不多
很多東西都是不必要的存在
收拾得得再乾凈,還不如盡量減少東西

我的整理日記還沒完

這幾個月看的書很少
好好地反省了一下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控制好購物欲,就好了

愈來愈覺得,人生需要減法
東西不能太多,生帶不來,死帶不去
最重要的是,在寸金尺土的細小生活空間
哪來這麼多的捨不得,收拾物品總是花費大量時間
如果不收拾的話又看著煩,長久不收拾總是沾滿灰塵
自己看著也不怎麼舒服
與其這樣,不如什麼都不要
能減就減,減到最少,只留下喜歡的
而不是,覺得有可能用到的

能拿掉的東西愈多,保留的東西愈少
人會愈來愈清潔什麼才是自己真正在乎的
這就是不持有的意義

好像,沒有比這說得更對了

2016年學習整理以來,有時候進步,有時候退步
忍不住購物欲的時候還是挺多的
盡量限制自己,一個月只買一次東西
例如鞋子一個月買一次
衣服也是一個月買一次
常常有逛街的衝動,幸好,買東西的衝動不大
特別是對於不便宜的東西的購物欲很好控制
只要想到屋裡還有很多,就能控制下來
或者乾脆不逛街,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時間用來看書都不夠了,還逛街?
但是,對於一些自己平常想買的東西突然特價了
這就很不好控制了,上周看到幾雙靴子
都有很想買的衝動。簡直是用光了體內的洪荒之力才能控制下來
沒買之後,心裡感覺還是很好的
畢竟也沒有扔東西出去,就買一雙鞋子回來
而同類型,不同顏子的短靴我已經有5雙了
黃色、紅色、白色、灰色、深藍色…
感覺這次還是成功的

繼續整理,如果新鞋到手
穿了4年的TIMBERLAND平底鞋真的要扔了
很舒服很好穿,常常想找到替代品才不要的
一直都找不到,這次鞋子如果買成了,就來斷捨離吧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開始晨跑

下午,銀監會
上午通知下午去
愈是臨時通知的發佈會,要說的事愈重要,鐵律不變
不能提早通知,自然是怕泄密
P2P,又一個大題目

漸漸習慣了有你的陪伴
太陽照進窗戶,8月,太陽已經不是早上4點多升起
而是恢復到5點多,跟香港差不多的節奏
在你臂彎中醒來是一件幸福的事
開始有了實在的感覺

早起兩天晨跑
到了第三天暫停了一次

第一次改去跑慶豐的早上
常去的日壇在修路,塵沙滾滾的
早上不到七點的國貿原來人已經很多了
天空是粉紅色的,前一天晚上十一點睡覺
六點起床半點也不覺得睏,還覺得很舒服
看見正式成為北京最高建築的中國尊
從地鐵站拍了張自己挺滿意的照片
5公里,29分59秒完成,剛剛好

最近用kindle重溫楚留香新傳
無論是小時候看還是現在看,都很有意思的書
一邊看一邊想起了小六升中學的那個暑假
沒日沒夜地玩電腦遊戲,我也就只迷戀過這遊戲
「他先笑了笑--?他無論說什麼話,都不會忘記先笑一笑。」--古龍.《楚留香新傳2:蝙蝠傳奇》
前兩天去健身房,前台看到我說
每次見我都是笑容滿面的,我習慣了見人就笑
是從小養成的,現在重看楚留香
發現是小時候小說看太多了。
但說到關於笑最深刻的小說人物,還是衛斯理裏面的白老大呀。

喜歡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熱愛的感覺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最該愛的人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學著思考

「愛情中,最應該愛的人,是自己」這件事
如果太執著某人,一旦迷失了自己
最終只會面臨失去吧

不追劇,不看電影,在1號店買買日用品
第一次試用天貓超市,開發票原來很方便
啤酒、芝士餅乾、洗髮水

不看書的日子,心裏很慌張
不跑步,也很慌張

日壇大整修,明天去慶豐公園

跑步、騎單車、游泳
一天內完成了一個鐵人三項
還有平板4分鐘,呼拉圈

好不容易交完稅
銀行職員說,稅務系統最近有問題
可能會交不上,等退錢要一個小時左右
嚇得我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又是一個下雨天

又是一個下雨天,中午,參加完月度數據發布會
去景山那邊的集市繞了個圈兒,一半店都關了門
雨突然就這麼下來了

月度數據是從上個月開始增加的,放假,躲過了第一場
聽TAMMY說,以前的CPI是每個月開發布會,要去現場搶稿的
現在CPI不用搶了,不過,又來了一大堆的數據
工業利潤、消費者零售額、房地產數據
重要性根本就是跟季度宏觀數據差不多嘛
從此,每個月的中旬又多了一場例行記者會

中午的雨很大
本來想雨小一點的話,小雨淋著回家也挺涼快
可是雨竟然愈下愈大,不一會,雨水直接倒下來似的
騎著單車,還沒到東四的地鐵站,決定先到小賣部躱雨
小小的大陽傘下擠了5、6個人,頂上還滴著水,中間也下起了小雨
不到半個小時,大雨變成了小雨,衣服和頭髮滴著水,騎車回家

打開手機,看到3個星期前沒寫完的日誌
心境變化的速度也會讓我措手不及呀

下午證監的例會,沒想到,我也拿到小紙條問問題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未完的日記

「七月的北京,潮濕多雨
跟我平時認識的乾燥的北京不怎麼一樣
入伏之來都這樣子,又潮濕又大雨
720,距離721僅一天,北京暴雨不停
偉」

7月21日當天寫的內容,寫了幾句
沒有寫完,這麼快又過了半個月
當時,一切發展得太快
心裏非常的不踏實,竟想過,就這麼玩玩也可以
不用太認真,不要太認真
太認真,很容易受傷的

現在,竟然回復到正常喜歡上一個人的狀態
慢慢地開始有了依賴的感覺
還是想拉開點距離,有點個人空間比較好
太依賴一個人若又沒有了
會很難受的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下雨

關於最近的一些感悟

看到雨的求婚照,新娘不是我
想到,當年想著雨的樣子,悄悄地腦補了很多我們的婚禮
而新娘果然真的不是我,雖然早有預感,現實的打擊還是有點殘酷
果斷地,把雨的微信刪除了
不知道他有沒有刪除我,還是他只是屏蔽了我看他朋友圈
感覺他是刪除了我,不過,我沒有求證過
因為那天起,我沒有再嚐試發訊息給他
讓一切就這樣過去吧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讀書筆記 余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讀書筆記

余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我已有十五年的寫作歷史,我知道這並不長,我要說的是寫作會改變一個人,尤其是擅長虛構敘述的人。作家長時期的寫作會使自己變得愈來愈軟弱、膽小而猶豫不決。那些被認為應該克服的缺點在我這裡常常是應有盡有,而人們讚頌的剛毅、果斷和英勇無畏則只能在我虛構的筆下出現。思維的訓練將我一步一步地推到了深深的懷疑之中,從而使我逐漸地失去理性的能力,使我的思想變得害羞和不敢說話。而另一方面的能力卻是茁壯成長,我能夠準確地知道一粒紐扣掉到地上時的聲響和它滾動的姿態,而且對我來說,它比死去一位總統重要得多。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地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敝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

北馬回顧

北馬跑了快一年,是時候來一點回顧與感想。

''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by Martialis

古羅馬詩人的這句話,一直很喜歡,也一直孜孜不倦寫寫寫
但最近寫得真的不多,反省一下。

跑步這兩年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重要事。
我每周都會花兩到三天跑步。

一年快過去,跑友們又開始興致勃勃地聊北馬
看到朋友分享萬科老闆王石的登珠峰的文章
想到萬科最近的麻煩,想到每個老闆都有的過人之處

去年的北馬,我覺得是自己跑步的一次頂峰,6個小時內安全完賽。
發了照片,很多朋友知道自己跑完全馬
朋友,甚至老闆都讚賞有加,心裡的虛榮心爆炸

雖然說近幾年跑馬拉松的人愈來愈多
每個跑完全馬的人的感受肯定都會不一樣

去年完賽後以近乎流水賬的方式記錄下首次北馬
當時除了累,真的想不出什麼,一年後感想來了

有些話、有些事,在時間的沉澱下的確會愈來愈清晰

第一,沒什麼困難是咬著牙不能過的

後面的8公里比前面的33公里辛苦得多

我的感覺是,前面的30公里都跑得比較輕鬆。
30公里後開始腳抬不起來,腳板開始痛得有點受不了
需要時不時拉伸一下,走走跑跑,速度也慢下很多
身邊的人很多開始走起來,自己跑的動力一下子消失不少
雀爺說:「跑全程馬拉松跟半馬是很不同的,後面8公里的困難等於前面的33公里」
我想,這話說得不對,最後的8公里明明比前面33公里困難多,也痛苦得多
腳一直痛,抬不起來,每走一步都痛,很想跑,但跑不動,每一步都是咬著牙

前面的二十幾公里,明明感覺自己是輕盈的,心裡是很愉快的
怎麼過了30公里就這樣子呢?
慢慢愈向鳥巢靠近,什麼花呀,風景呀,都看不見
只覺得太陽很曬,很想喝水,30公里後的我跑太慢搶不到水
腳很痛,心裡唯一想的是:我要跑起來,多慢都好,跑起來,我要喝水
跑一小段路,感覺幾乎用盡全身力氣,只能又走一段
曾擔心,如果一直沒有水,我能不能跑到終點?
又想,咬一咬呀就能過去,有什麼困難是咬著牙不能過的呢?
幸好到了38公里左右搶到水,這個問題也不用糾結

第二,我需要朋友支持鼓勵

身體的不適和組委會的安排不善其實都不太能打擊我
撐起來,撐著撐著就能到終點,反正我只想完賽
但我的意志力在38公里後差點崩潰
愈靠近終點,身體最疲憊最痛的時候
體能幾乎到達極限,累得頭腦都有點不清楚
兩旁都是為參賽者加油的親友團
我一看見,眼前一紅,差點哭了起來

想到自己一個人在北京生活,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撐起來
已經夠累夠辛苦,很多時候差點撐不下去
北馬的兩周之前,閱兵,也是一次挑戰極限的工作
不是採訪有多特別,而是煩瑣的事情極多
加上閱兵當天太累,曬得差點中暑,一天下來17、18個小時
心理、生理都累得不行

跑步時不禁懷疑,我幹嘛要自討苦吃?幹嘛要自虐?
在接近極限的疲憊中,看到別人的親友興高采烈地加油
一下子感到深深的、無盡的孤獨
喧鬧的周遭突然變得安靜,世界好像突然剩下自己一個
我也很想親友給我加油,我也很想愛我的人在身邊鼓勵我
平常自己一個人習慣了,幾乎從來不會有這種念頭
要不然也不會自己在北京待這麼久
這種感覺,當體能接近極限才會出現
淚水從眼眶湧出,眼前的跑道有點模糊
想到終點可能被攝影機拍到,眨眨眼,又把淚水逼回去
趕緊跑起來,起碼確保衝過終點的時候,我是用跑的,不是走的

跑完北馬後,逐漸地改變了跑步和生活的方式
第一次加入跑團,跟著別人一起跑步,參力訓練營
生活上,不再覺得和朋友吃飯聊天是浪費時間的行為
即使仍覺得麻煩,也主動接觸更多的朋友
想要認識更多的朋友,至少,我想再跑全馬的時候
能有些熟悉的朋友一起,或在終點等我
跑完的時候幫我拍照,跟我說:「你好厲害。」

至於愛人,還是很希望有,但並不強求
想到SHE的Selina第一次跑半馬的時候
媒體拍到她累得倒在老公懷中,多溫馨的畫面
可是後來呢?故事結局是離婚。
Selina再跑馬拉松的時候,一起跑步的是她的妹妹
我也要安排,再跑馬拉松的話
我最愛的朋友和親人要在我身邊加油
細節都想好了,呵呵

所以,跑馬拉松真的會改變人的想法
一些固有的觀念也會打破
很多人跑馬像中了毒上了癮
其實只要跑過就不難理解
跑步的人的生活也會慢慢地變得不一樣
至於跑步會不會像影響村上春樹那樣影響我呢?
還要等時間證明。

今年的北馬目標,5個小時內完賽。

下面是去年的筆記。

【京城近觀】初戰北京馬拉松
  《經濟通通訊社駐京記者黃燕明23日北京專電》2015年9月20日,北京馬拉松35周年,我也是人生第一個完成的馬拉松。
  去年雖然我也報了北京馬拉松,半程的,但因為當天霧霾太嚴重,我跑了不到一半就放棄了,上了收容車,沒有跑完整個賽事,感覺有點郁悶。
  今年又報了名,今年的北京馬拉松邁向精英賽制,只設全程,不設半程,報名的時候我著實呆了一下,不是吧?沒有正式跑過半程馬拉松的人要挑戰全馬拉松,先報名再說。北京馬拉松的報名仍然十分搶手,6萬人報名,只有3萬個名額,看起來是二分之一的機會,但實際上一年內曾經跑過全程或半程馬拉松的人中簽率較高,完全沒有跑過的人只有20%的中簽率,幸運地我抽中了,既然抽中了,便努力地跑吧。
  天安門廣場是出發點,存過包後,我擠過後面G區的參賽著,來到自己號碼所屬的F區,眼前看過去黑壓壓的全是人頭。因為我是第一次參賽,排在比較後面。起跑點在天安門廣場的東邊,我差不多排到南邊的正陽門,正式開始跑之前,有點緊張,想再上一次洗手間,放眼望去,南邊卻只找到男洗手間,怎麼會沒看到女性洗手間的呢?幸好走了一小段路,正式開跑前找到一個排隊人數比較少的女洗手間。從F區走了差不多十分鍾,到達正式開始計時的起跑線。
  跑馬拉松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就是會跑過不少城市地標。唱過國歌後鳴槍出發,對完賽時間完全沒有嚴格要求的我,跑到天安門前面,慢條斯理地拍了幾分鍾照片。正式跑上長安街之後,人群很快散開來,這也是北京馬拉松很值得驕傲的一個地方,長安街單向有6條行車道,十分寬敞。從天安門一直向西面跑去,很快來到新華門,國家領導人辦公的地方,也就是習大大辦公的地方。再往西跑去,經過西單,率先出現的是中行總行,接著各家銀行總行的雄偉建築相繼出現眼前,經過人民銀行總行,跑過金融街南口,再往西一段路,看到首都博物館,來到木樨地,跑上橋,右轉進西三環,經過國家外匯局向北跑去。

*30公里後缺少補給,洗手間不足*

  今年跑馬拉松,感覺和之前不同的是,多了很多扛著旗子的跑團選手領跑,喜歡跑步的人愈來愈多,而且大部分參賽者的速度都很快。前面的21公里,我都跑得比較輕松,用平時的速度一直跑,沒有特別加快也沒有放慢,跑過21公里的時候,正好是平常所需2個半小時左右。從5公里開始出現第一個水站,20公里後設食物補給站,每2﹒5公里設一個補給站,提供香蕉及贊助商的月餅,感覺提前慶祝了中秋節。這時,跑了兩個多小時的我開始感到饑餓,不過,跑到22﹒5公里的補給站時,卻沒拿到任何食物,都派光了,只好失望地繼續向前跑去。在25公里處,我終於拿到一根香蕉,但卻不是官方補給站派的,而是從那些跑團自設的補給站拿到。今年北馬設置了20個洗手間站點,但面對3萬大軍,顯然不夠。前幾年北馬「尿紅牆」事件成為一時「佳話」,今年仍是問題。到了藍靛廠南路,部分男選手無法忍受,一字排開在路邊綠化帶以及京密引水渠邊上「解決」,雖然不雅觀,相對故宮紅牆,好歹這次是在綠化帶。27﹒5公里我上了一次洗手間,排隊整整十分鐘,剛好給了我休息的時間,但也因為排隊太久,差點錯過了30公里的關門時間,一陣急奔好不容易才過去了。
  25-30公里,我開始邊走邊跑,並一邊拉筋,希望最後10公里可以跑起來,沒想到30公里後,我完全拿不到補給品,到了35公里的「撞牆」時刻,別說能量飲料,補給站連水也沒有,我雖然帶了自己的補給能量棒,但是沒有水,也不敢吃。幸好再跑到下一個補給站,終於搶到了一點水,志願者把噴灑站裝水的大水桶拿來倒水給參賽者,有些沒搶到水的參賽者干脆抱著還有一點點水的大水桶仰著頭大口地喝,還有人從地上撿沒有喝完的水瓶,雖然不衛生,但我完全可以理解。

*心有餘而力不足,咬牙完成全程*

  30公里後,我數度嘗試把速度提起來,完全感受到什麼叫「心有餘而力不足」,腳板也開始疼痛,只能「快走+慢跑」,這麼長的距離跑下來,發現了身邊一直都是跟我差不多速度的跑者,誰也沒能把誰拋開太遠。不少跑者在衣服後印上了「這是我第一個馬拉松「的字句,讓我感到同道中人的溫暖。接近40公里,我的腳已經痛得受不了,只能拖著腳步跑,最後3公里的時候,平時3公里在我的眼裡非常輕松,但是跑了快40公里後,這3公里讓我步步為艱,幾乎是咬著牙才能把腳抬起來。最後1公里,我清楚地看到了鳥巢,遙遙看到終點的紅條,跑道兩旁都是廣告板,終點兩邊都是給參賽者吶喊加油的親屬,跑了5個多小時後,身心處於極度疲累狀態,莫名其妙地眼眶一紅,我差點哭了出來。最後300米衝刺的時候,差點崩潰的我終於又跑了起來,沖過終點,淨計時5小時47分鐘,比關門時間早約15分鐘。
  剛跑完的時候,我想我下次再也不要跑全程馬拉松了,休息了幾天以後,身體已恢復得差不多,有機會的話我想還會再挑戰。雖然跑馬拉松是這麼的不容易,但很高興我一次都沒想到放棄。
  這次的北馬仍然存在不少缺點,希望下次再好。記得在開跑前,地鐵上一個老伯伯看見我穿著馬拉松的運動服,先是給我加油,並說:「喜歡運動的人,人生是會不一樣的」。我也這樣相信。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鹹肉糭子

離港快三年,第一次回香港過端午節
五一的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回港,我說不回
一是四月剛遠行意大利,二是飛機坐多了,有點吃不消
機上的氣壓總讓我覺得難受,得隔一段時間
六月端午節其實更好,避開五一人潮
今年好像也沒什麼人潮,經濟差,內地遊客少了
比起說香港冷清,我覺得更多是回歸正常,希望能撥亂反正
誰希望自己的家--一個說廣東話的地方只聽到普通話?

對南方人來說,北方的糭子根本不能算是糭子
最多只能算是大塊葉子包著糯米和紅棗
還有一些前所未見的口味,例如紫薯糭子,都是古古怪怪
就算南方人喜歡吃甜豆腐花,北方人喜歡吃鹹豆腐花一樣
對於南北方人來說,哪種口味更好吃,是永恆的爭論話題。
而糭子的餡,如果不是鹹豬肉+鴨蛋黃,還能算是糭子嗎?
連續兩年沒在端午節吃糭子,看到北京超市的糭子,半點買的欲望都沒有
特地回家吃糭子,是稀缺帶來的渴望,還是思鄉帶來的渴望?
鹹肉糭子,好好吃哦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五月總結

五月總結
我看的電視劇:
1、都鐸王朝 第一季
2、都鐸王朝 第二季
我看過的電影
1、分歧者: 異類覺醒
2、聚焦(spotlight)
看過的書:
1、蔡康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2、Tyler Cowen. 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
3、萬國之國 梵諦岡深度旅遊指南
做過的運動:
1)跑步 94.53公里
2)騎車
3)游泳
4)打羽毛球
5)拉伸
6)KEEP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原來

多少次受傷,多少次站起來
原來,我還是比想像中要堅強一些。
想像中的場景來了,你有女朋友,可能很快就會結婚,但這傷害不了我。
感覺好像是,有人拿錐子刺了一下一個球,球很厚,刺不破,迅速回復原狀。
心,愈來愈堅韌,人,愈來愈堅強。
只希望,我會一直保有一顆善於感受的心。
5月很快又要過去,520,也就是5月20日
好奇怪,內地對這個網民創造出來的節日的熱情,比2月14日情人節更甚。好多朋友在那天結婚,奇怪的世界。
微信上看到一個話題:真心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別人碰他一下,都感覺是在搶。」
「我那麼驕傲的一個人,卻覺得自己哪裡不好。」
張愛玲那麼驕傲,碰到胡蘭成,也會說,喜歡一個人,低到塵埃裏,然後開出花來。
「每次在自己特別漂亮的時候,就很想見到他。」
「每次给他发消息都是一种冒险,赌注就是一整天的心情。」
「不用說看背影認得出來,我特么看影子都可以。」
「看到對方正在輸入,就會感到非常心安。」
從多句話都很有同感,但我知道,所有這些,感動不了你,只能感動我自己。
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