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京城近觀】十面霾伏

【京城近觀】十面霾伏

  自上周四(20日)開始,重度霧霾籠罩神州多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寧等多地「十面霾伏」,深陷在中到重度霾的困境,各省市現在的生活狀態是:「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幹,再創灰黃」。據說,因為霧霾的關係,北京又自衛星地圖上消失了,原來可以看到北京的地方,現在只看到灰濛濛一片。

  氣象台連續多天發布橙色霧霾預警,僅較最高級別的紅色低一級。北京空氣污染程度達到世衛建議水平的11倍,成為新霧都的呼聲也愈來愈高。不只是中國北方城市,連鄰近國家韓國也出現了霧霾的?影。有人笑說:「走到哪裏,所有的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現在連污染都是中國式了。」霧霾同時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北京愛情故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愛你,你站在我面前,我卻看不見你。」

  
迷霧讓人感到壓力(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軍事專家張召忠在接受CCTV訪問時提出:「霧霾的構成中有微小的金屬顆粒,放大後就是一個個小鋼球在空氣裏頭彌漫,PM2.5到500、600時對激光武器的阻止最大了,根本穿透不了。激光武器能打10公里,有霧霾時,只有1公里。」真是抓破了腦袋也想不到霧霾竟有此等好處,網友吐槽張教授的娛樂精神:「看起來,霧霾仿佛是一層金剛護體……不過,作為made in china的自殺式防御武器,主要發揮的還是自殺功能。」

霧霾中的風景

  霧霾預警持續,北京各旅遊景區呈現出一片蕭條,故宮不再人頭湧湧,遊客較平日少了超過70%。有的遊客穿著古裝帶著口罩在景山公園拍照,也有北海公園裏的遊客打算提前結束行程,原因是「能見度太差,照相都不好看」。從北京旅遊網發布的景區實時數據來看,截至25日9時,八達嶺長城、十三陵、故宮等熱門景區均處於旅遊「高舒適度」狀態。
  「厚德載霧」,先賢也受不了。北京被霧霾圍城,行人甚至寵物犬佩戴口罩已不再是新聞。讓人驚奇的是,北京大學校內蔡元培、李大釗、塞萬提斯等的雕像,也被戴上了口罩。這組照片在微博廣為流傳,是一位北大心理學系學生的作品,以此寄託對藍天白雲的期待。

 
下午四時的東三環幾乎看不到遠處的建築物(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需要注意的是,騙子同樣緊貼時事、與時俱進。「由於北京霧霾,您乘坐的航班被取消。」有騙子竟借著霧霾橫行實施詐騙。有市民收到短信後,用其提供的手機號聯繫,通過ATM機支付3000多元人民幣,改簽了兩張頭等艙機票,乘機時才發現受騙。這等騙案最難防範的地方之一,就是航班資料和乘客的姓名都吻合。若收到這種短信,切記不能使用短訊中的鏈接,而是要通過正規渠道核實信息真偽。

誰讓我們失去擁有藍天的權利?

近在呎尺的「大褲衩」也看不清楚(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霧霾讓建築物只剩下輪廓(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目前北京的能見度極低,霾中的北京籠罩了一份神秘感,所有事物都藏匿於霧霾中,只隱隱約約看見輪廓。北京的晴天,霧霾完全戰勝太陽。中午時份,透過濃厚的霧霾直視微紅色的太陽,一點也不感到刺眼。雖然沒有研究證實重污染的情況下室內的空氣比室外的空氣好,但是人們都變得不願意上街,難得的周末假期也寧願宅在家中,不想出門「為人民服霧」。藍天變成了罕有的奢侈品,不再是人類基本的生存權利。

  「別這麼無奈,事在人為,中國總有一天會治霾成功。」積極的朋友這麼告訴我,也許吧!氣象預告說,霧霾情況將在本周五(28日)改善,北方將出現雨雪、降溫和大風天氣,持續多日的霧和霾將逐步消散。北京投入了過千億元治霾到最後只能等待強風拯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突如其來的窒息感,是因為空氣中濃度居高不下的PM2.5,還是因為眼前的迷霧,讓人看不到光在哪裏、希望在哪裏?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好想好想…


今天是霧霾濃度最高的一天
PM2﹒5最高達到近600,我明顯覺得心跳加快了
不敢外出打羽毛球,真的感受到死亡的威脅
不由自主地想,我會不會因此英年早逝?

我覺得頭痛,口罩已經救不了我,我很需要一個氧氣罩
好想好想藍天,好想念那些山明水秀的地方


活在迷霧之中,一呼一吸都是大量有毒物質,突然覺得
原來赴京要有無畏無懼、勇往直前的精神
駐京必須捨身成仁、慷慨就義的情操
一聚駐北京的記者都是勇者
勇敢的程度不比神風敢死隊遜色

我現在唯一的心願:
就是希望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
風,快來拯救在水深火熱中的北京人民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持續的霧霾天


霧霾天讓人格外提不起勁
甚麼時候霧霾才會消散呢?
已經持續很多天,我連呼吸也困難了
不想生活只圍繞著天氣打轉
天氣本來只是和陌生人閒聊的話題
可是,現在卻成為每天都面對的頭等大事
我不祈求下雪,快點刮一陣風吧

說好了要買新的空氣清新機
莫名其妙地計劃停頓下來
回去香港的時候又提了一次
「空氣清新機不一定對身體好,不如試著種些植物吧」
想也沒有想過竟然得到這樣的回答
當成趣事分享給友人:
「這不是等於家中的門鎖壞了,不換新鎖反而養狗看門嗎?」
大笑,這個比喻真絕
我種過植物了,7株死了3株,死亡率接近一半
看來,我的植物也必須要空氣清新機才能生存

晚上,PP發來幾份空氣清新機的資料
她剛買完空氣清新機,牌子是BLUE AIR,一萬元
網上的資料分析很長,我還沒有時間看完
此外,還有一份手寫的各種高價空氣清新機的分析
看得出來挑選的過程真是非常認真嚴謹
讓本來想隨意買一部三千元空氣清新機的我很慚愧
她在資料後附贈一句:「命是自己的」
簡直就如警世明言、綸音灌耳

以前在大學時做過一個專題研習
關於CCTVB和記者集中離職的問題
終於有機會問一問當事人
「點解你當年離開TVB?」
「咁佢地升職加人工……(無我份)」
後面是我的想當然爾,就這樣一句話,語氣透著無奈
話題很快又轉到別的事上去

回到北京以後
最感到突然的事可以說是馬高回香港
突如其來的病讓他不得不回去接受治療
原本說是駐京到兩會後的
馬高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
一起吃飯的時候總能聽到他的高談闊論
最記得那天在南鑼鼓巷,大家先是興高采烈地聊起了中國文學
背起了《出師表》、《六國論》、《岳陽樓記》……
很多很多中學大家都背過但大都忘記了的古文
我記得不少,當年我最喜歡中國文學,同時也忘了不少
有人陪我聊中國文學,聽著也覺得高興
只有馬高在台灣讀書,他說台灣還要背國父遺囑
說完了文學,話題一轉說起了粗口
不是罵人,而是各個地方的粗口教學
日本、韓國、台灣…各個地方的粗口教學,鉅細無遺
台灣的粗口教學特別詳細,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衰小」是這樣的意思﹐茅塞頓開
差點笑出了眼淚,這個人好好玩
可惜今年不能出戰兩會

在北京認識的這些人
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農曆新年



沒有想過,我會這麼忙碌地渡過了農曆新年
如今,忙得不可開交的二月份快過去
忙得人仰馬翻的三月份又將來到

回到北京已經整整一個星期了
霧霾籠罩中的北京讓人失去外出的意欲
雖然是美好的週末,但還只是想待在家中當個宅女
這當然也和終於能好好地上網有關係
我已經不能好好地上網3、4個月
去年到北京的時候太倉促,一切都沒有時間好好地準備
我乖乖地接受了內地的網絡禁制,不再上FB和YOUTUBE
不能上FB對我來說沒甚麼,本來就不是經常刷FB的人
不能上YOUTUBE也還好,優酷比YOUTUBE片子更多更齊

不能上BLOGGER和PIXNET對我來說的影響就大多了
適逢YAHOO BLOG關閉,我正把過去的博文搬到BLOGGER
用人手的慢慢地搬,不是用快捷的電腦軟件
會選擇自己慢慢地搬,是因為眼看博客多年下來寫了數百篇
分類本來就沒有系統,也隨著日子過去愈來愈亂
本想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地整理重新分類一下
沒有寫完的遊記也繼續寫下去
如果我沒有來到北京的話…來到北京不是壞事
但到北京來最不好的事,想必是讓我的生活節奏一下加速了幾倍
是凡事溫吞吞慢條斯理的我難以適應的節奏,太多要做的事
博文沒辦法好好地搬,向朋友請教如何翻牆
朋友說必須在香港預先設定好
這不是事實,如果是的話內地同胞不就不能翻牆了?
但在當時沒有解答的情況下只好等回港再算

本來只是用新浪作為BACKUP,那幾個月主打使用新浪博客
其實用哪個BLOG都好,主要是看一起用的是哪些人
我在BLOGGER本有一些正在關注的人
YAHOO BLOG關閉後更不少BLOG友轉用BLOGGER
PIXNET是台灣的博客,各式各樣的遊記齊全
去旅遊的話在上面找資料有時比看旅遊書更實用
網絡禁制的確甚為不便
也沒有辦法好好地看蘋果動新聞和主場新聞
蘋果和主場的新聞不是常常勁爆
不禁的話我想看的欲望肯定不像現在這麼大
無論如何,我現在終於能好好地上這些我很久沒上的網站了
週末一上就是一天,由衷地感到幸福

二月的我到底做過一些甚麼呢?
北京->香港->中山->澳門->香港->東京->香港->北京
半個多月,不到三個星期,我的路線這樣走
走過很多地方,做了不少事,甚至去了東京旅行一遭
為好朋友婚禮做姊妹,然後,回到北京準備兩會
生活停不下來,放假休息的時間比在北京趕稿的時間更少
值得感悟的事情太多,但好好地靜下心來的時間太少

之前說過的訂過的計劃:每天都要寫作
無論寫點甚麼東西都好
寫得一點也不完美都好
我都要堅持好好地實踐才行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京城近觀】完不了的春運故事

【京城近觀】完不了的春運故事

  還有五天,官方公布的2014年春運便會結束。春運以來,全國道路累計發送旅客已經超過27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2%,中國的春運是一年比一年擠了。今年黃牛黨的神通廣大繼續讓人嘩然,解決「一票難求」的官方說法變成「沒有時間表」讓人愈益無奈。每年春運都會發生很多荒誕離奇的故事,橋段雖各有不同,但主題總是離不開「買票難」、「回家難」。今年又增加了不少人們「曲線回家」的路線圖,雖然擁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但人們卻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家須花上7、8天,無可奈何地邊回家邊遊山玩水。春節期間,我看了兩部的電影,表達手法截然不同,同樣描述春運,一部是寫實的紀錄片《歸途列車》,另一部則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喜劇《人在囧途》。

從離開家鄉一刻起,便搭上的《歸途列車》

  

  2010年上映的紀錄片《歸途列車》以在廣州打工的農民工家庭為主題,導演范立欣用三年的時間,跟隨張昌華一家春節期間回家,拍出中國離鄉背井農民工的縮影。其中一次春運,正值2008年雪災。電影講述的是張華昌夫婦為了讓家裏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子女擺脫農村難苦的生活,毅然離開一對年幼的子女去打工,16年間,唯一見到孩子的機會便是踏上春運歸途。



這部電影不新了,但今年春節期間部分影院仍有放映。年輕帥氣的范立欣看來像演員多於像紀錄片導演,但他卻是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獎兩項大獎的導演,《歸途列車》是得獎作品也是代表作。電影呈現了農民工的悲苦、親情與生計間的矛盾。儘管沒有親身經歷過春運,電影帶著我重溫了一次2008年雪災的新聞片段。春節應是中國人闔家團圓的大日子,是喜慶而歡欣的,但鏡頭前卻是一張張筋疲力竭的臉孔,疲憊而焦慮。人們渺小得像螻蟻,唯一的心願只是回家。

也許現實中的「囧」況比《人在囧途》更甚


  相對《歸途列車》,同樣是2010年出品的喜劇《人在囧途》則輕鬆得多。身家豐厚的老闆李成功和討薪的農民工牛耿在春運中相遇,共同上演了一場包羅萬象的「春運」史。他們踏上了可能是史上最囧的回鄉路,嘗試了所有的交通工具。從飛機到火車、從小巴到拖拉機、從長途車到自駕車。最後在年三十晚還是在荒涼的野外渡過。這是一套誇張而簡單的電影,沒有多大深刻的喻意,只是誇張地以開玩笑的形式表現了人們春節趕路回家的「囧」況。

  然而電影中的情節在2014年的春運現實中呈現,愈來愈多人選擇「曲線回家」,因為買不到直接回家的車票,有人選擇借道外國轉機回家。分段買票攻略也成為了熱門搜尋對象,原本一天可以回家的路走上7、8天,也許現實中的「囧」況比電影更甚。

  值得一提的是《人在囧途》是《人在囧途》電影系列的第一部,第二部《人再囧途之泰囧》在上映一個月票房達到12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電市場華語片票房冠軍。《人在囧途》雖然票房遠遠不及,我卻覺得《人在囧途》描述了春運、騙子、孤兒、追討薪酬等社會問題,更能反映中國國情,也十分值得肯定。

  農民工在城市打工掙扎求存,現實得讓人感到既沉重又悲涼;冷酷而成功的老闆和直率單純的農民工在讓人糾結崩潰的旅途中互相扶持著向前走。儘管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周期性人口遷移快將落幕,可是春運的問題一天沒有解決,真實的春運故事仍將繼續上演。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京城近觀】漫步南鑼鼓巷

【京城近觀】漫步南鑼鼓巷

  一個月內我第三次走進了南鑼鼓巷。打開任何一本北京的旅遊書,都能夠在上面發現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地鐵站剛在今年初開通,從此多了一個方便的交通選擇,想必到這裏來遊玩的人一定更多。

名揚中外的菊兒胡同

  這晚,我和朋友來到南鑼鼓巷的韓香館吃飯,韓香館位於菊兒胡同,接近南鑼鼓巷的北口。到南鑼鼓巷走一遭的話,不難發現南鑼鼓巷東西兩側各有八條胡同整齊排列著,猶如棋盤,找起路來毫不困難。走進菊兒胡同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是一條名揚中外的胡同,因為建築大師吳良鏞設計的菊兒胡同危房改造工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得過國際獎項,菊兒胡同在我的眼中看來就是一條普通的北京老胡同。就像蘇州園林和上海外灘,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都是說不完的老故事,耐聽又耐看。

南鑼鼓巷(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走進南鑼鼓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高高掛在半空的大紅燈籠。從早到晚,好幾輛人力三輪車在來回盤旋,三輪車師傅此起彼落的招呼聲在空氣中迴盪,早晚版本不同,早上會聽到:「要到恭王府嗎?去北海嗎?要胡同遊嗎?」晚上則變成:「要去後海酒吧街嗎?要夜遊胡同兒嗎?」
 
  我在南鑼鼓巷的韓香館和朋友吃了一頓飯,聽說那裏的雞煲很不錯,韓國菜做得很地道。果然名不虛傳,雞煲的湯配上糯米,滲透濃郁的雞肉鮮味,跟廣東人喜歡吃的糯米雞各擅勝場。老闆是香港人,一臉斯斯文文的樣子,太太是韓國人,他們在這裏辦韓國餐館幾年了。喝了幾口甜甜的韓國米酒,一起說說廣東話,夜晚寧靜的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

南鑼鼓巷的古老和時尚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元朝時已經出現,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兩旁都是灰色的古老四合院。全長不到800米,雖然很短,但是走南鑼鼓巷不能淺嘗即止。其中帽兒胡同,是光緒朝內務府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文煜的宅子,是京城名園之一,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可惜至今仍未開放。沙井胡同裏有清末另一位內務府大臣奎俊的宅子。奎俊是清末大臣榮祿的叔叔,他宅邸的後門在黑芝麻胡同。對著後門的宅子也很氣派。國畫大師齊白石曾經住在雨兒胡同內,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在帽兒胡同。毫不起眼的茅盾故居則在東面的後圓恩寺胡同,蔣介石的行轅在其不遠處……
 
  南鑼鼓巷的歷史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懷舊的老北京人喜歡這裏,是因為這裏的「京味」。南鑼鼓巷的聲名雀起卻主要是因為這裏的特色小店和酒吧,甚至有人認為這裏是繼三里屯和什剎海之後的北京又一條酒吧街。
 
  不過我卻覺得,這裏跟三里屯和什剎海有很大的分別。1999年開業的「過客」是這裏最早出名的餐吧,到現在仍經常人滿為患,走進去找個位子坐下也不容易。陸玖印象音樂咖啡館晚上有樂隊表演,可以只購買門票聽歌,一場30元人民幣,不一定要點飲料。再走進去一點,會看到「印巷」,門口掛著一塊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南鑼鼓巷最佳現場音樂酒吧」。從北兵馬司胡同中走進去,可以到蓬蒿劇場,有時候是樂團,有時是話劇,有時是爵士樂,每周都有不只一場的精彩表演。跟三里屯和什剎海不同,這裏沒有站在門口落力拉客的酒保,不見豎著鋼管的 舞台,反而充滿著小資的情調。即使沒有表演項目,附近也有很多裝潢精緻的咖啡店,逛累了選一間喜歡的走進去,邊歇息邊聊天,盡情地感受北京的悠閒。

南鑼鼓巷地鐵站公共藝術作品向市民徵「北京回憶」。(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北京是一個擁有超過2000萬人口的大都會,衝著首都的名字,每天到這裏來旅遊的人多不勝數。雖然北京的景點彷彿就像遊人一樣多,但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捨棄去景點玩了。不時聽到有人說:「我來北京四年了,但是我沒有去過恭王府。」「我在北京住了十幾年,就十幾年前去過一次長城。」「我在北京長大,可是我沒有去過天壇。」好像大家都習慣了旅遊要往外跑,自己家附近的景點隨時可以去,反而沒有了刻意去轉轉的衝動。
 
  或許,北京很多景點已經被淹沒在節假日過多的人流裏,但周末仍不妨到南鑼鼓巷走一走,在這個古今交錯的時空之中,或能邂逅意外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