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神州》騎自行車(單車)對香港人來說,是朋友聯誼的最佳活動,假日約齊三兩知己一起到沙田城門河畔繞幾個圈,享受涼風拂面,平日累積下來的工作壓力一掃而空,心情好不暢快;自行車又是強身健體的好工具,是健身室中使用率最高的器材之一,最能夠極速消耗能量。但不論是戶內還是戶外,香港的自行車都絕少和公務扯上關係,而在內地,政府近期正式推出公務自行車系統,力倡低碳交通出行方式。
發改委聯手其他部委於今年初提出「一三五」原則,即一公里以內公務活動步行,三公里以內公務活動騎行,五公里以內公務活動搭乘公共交通。部份地方政府在六月中配合節能宣傳周活動,推出公務自行車系統。其中,山東省向24家省直單位免費發放100輛公務自行車,要求在市區3公里範圍內執行公務活動,原則上使用公務自行車出行,使用前須先進行登記,並即日歸還。
發改委聯手其他部委於今年初提出「一三五」原則,即一公里以內公務活動步行,三公里以內公務活動騎行,五公里以內公務活動搭乘公共交通。部份地方政府在六月中配合節能宣傳周活動,推出公務自行車系統。其中,山東省向24家省直單位免費發放100輛公務自行車,要求在市區3公里範圍內執行公務活動,原則上使用公務自行車出行,使用前須先進行登記,並即日歸還。
隨著愈來愈多政府部門獲發公務自行車借用,這些使用公費購買的公務自行車的使用率也引起市民關注。事實上,不少政府部門正面臨公務自行車使用率偏低的問題。據報道,自系統投放半個多月以來,安徽宣城市有的部門使用公務自行車十餘次,但一些部門僅用了兩三次。上海市長寧區作為公務自行車試點,政府去年購置了140輛自行車,但至今最多的一天有30多輛自行車被借出,即每天至少有110輛自行車閒置。
*小市民「看熱鬧」*
日前安徽蕪湖市副市長詹雲超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的照片在網上流傳,極速惹來網民熱議,不少網友深受感動,但亦有不少網民認為是做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反映出當前普遍存在的尷尬狀況:小市民以「看熱鬧」的心態看待政府的公車改革。
雖然每個政府部門獲分配一定數量的公務自行車,但是公車的數量卻完全沒有減少。既然公車的使用和以前一樣方便,為甚麼要騎自行車辦公呢?遇上天氣不佳,身驕肉貴的公務員就要被日曬雨淋了。況且,面對數量龐大的公車,數十輛公務自行車不過是「滄海一粟」。
*「特權觀」產生「小轎車依賴症」*
公務自行車面對更現實問題是,不少官員已有「小轎車依賴症」,有一種理所當然的「特權觀」,坐進公車增強了自身的「官員身份意識」,趕時間的話,車輛還可以不按交通規則行駛。
我早前到西安出差,乘坐政府公車出行,感覺也十分威風。我們乘坐的公車跟香港的小巴差不多大小,車身顏色統一漆成淡黃色,車頭分別掛著一、二、三、四的編號,行車次序不可錯亂,別的車輛也不可以駛進車隊中間。不只一次,車隊因為趕時間頻頻響號,號聲也是與別不同,別的車輛一聽馬上乖乖讓路。首次感受到何謂「特權」的我在那一刻不禁有點飄飄然。
*請「父母官」走出車廂*
有官員表示,如果公務自行車使用率太低,會考慮將其收回,但這是否治本的方法呢?儘管公務自行車的使用率並不很高,自推出以後,市民看到街上出現掛著統一標誌的公務自行車,均表示感覺較以前親近。經常強調自己是「為人民服務」的父母官實在不應老是把自己關在車廂之中。
專家稱,在兩至三公里的路程內,無論從時間還是費用上來說,自行車都較公車優勝。政府「三公」消費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公車的購置及運行高達59億元人民幣,鼓勵低碳交通,倡導簡約出行方式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方法。但如何把系統有效落實,破除固有觀念,讓公務自行車走得更遠,還得花上更多心思。《經濟通通訊社記者 黃燕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