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期待
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的中國人」
(這句話好好笑,是某常識教科書中的內容)
主觀願望當然是同樣是中國人的莫言得獎
結果揭曉真的是他大熱奪諾貝爾文學獎
好像我也與有榮焉的感覺
他是第一個中國籍的中國人得到這份殊榮
聽說他的得獎有很多政治影響,那些我不了解
純粹以文學角度來看的話
真的給了很多埋頭密密筆耕的寫作人很大鼓舞
中國文學走到極致當然能得到世界認可
關於莫言的介紹,現在隨便上一上wiki和百度都有很多了
新聞出現了內地人瘋狂搶購莫言的小說的情景
不知道人們會否認認真真地看那些買回去的書呢?
2000年法籍華人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
家人也買了《一個人的聖經》和《靈山》
這兩本書現在還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
書沒有蒙塵,因為定時會擦乾淨,但幾乎沒怎麼看過
大學讀當代文學的時候有拿起來看過一下
發現這兩部書不管對小六的我還是大三的我都艱澀了一點
寫作的視點不停轉換,你、我、他都是寫高行健自己
這應該也是大學課程沒有加入高行健作品的原因吧
大學時上課研究了莫言、余華、韓少功、蘇童等等
第一次認識到尋根文學,原來小說也有這種
莫言的小說其實我只看了一部小小短篇《白狗秋千架》
還有《白狗秋千架》改編而成的電影《暖》
現當代文學雖然只讀了短短一個學期
但上課的融洽和對文學熱愛的氛圍一直讓我很難忘
上完課有時還不想下課
記得講師播電影《暖》的時候,下課鐘響了很久
但電影差一點才播完,大部份同學都沒有離開
下一堂課的同學也在教室外等了好一會了
這很不正常,正常是大家都急著下課去做自己的事才對
因為要考試的關係,也用心鑽研過莫言的風格和特色
第一次看到現當代小說的震撼還很清楚記得
那種血腥、殘暴和人性的的恐佈
不過現當代作家中,余華的《1986》更難忘一點
看書的時候明明是夏天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偏偏就有了不寒而悚的感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看完真會有自我虐待和想吐的感覺
下班後分別去三聯和大眾都逛了一下
想說湊湊熱鬧買幾本莫言的書回家看看
以為當眼地方馬上就會放出來
誰知道半本也沒有
香港文化荒漠之名果然是名不虛傳呀
書店庫存都沒有
看到內地同胞瘋搶莫言小說本來還暗暗嘲笑他們羊群心態
內地書商早在莫言大熱候選時已大批進了他的小說
這才是早著先機呢,即使他沒有得獎,莫言小說在內地也有市場
香港可差遠了,書店面積又小書的種類又少
香港人想馬上當一隻羊都沒有機會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A股相關股份漲停
這又是一條好好笑的新聞
多賣幾本莫言的書公司業績會增加很多?
盲目的到底是中國人還是中國股市?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