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新萍踪俠影》。最喜歡張丹楓的狂和傲



《新萍踪俠影》在亞視播出
勾起我對武俠小說的無限喜愛和回憶
張丹楓是梁羽生筆下我最喜歡的角色
對張丹楓的喜愛就像喜歡金庸筆下的楊過一樣
女主角雲蕾的選角還好
男主角和我心中的張丹楓有一段距離
很喜歡原著,對原著有著解不開的情意結
希望所有改編的情節都跟原著一樣
我心中的張丹楓形象是:
宰相的兒子,須要有貴族的驕貴
大俠謝天華的徒兒,要有江湖兒女的不羈和瀟灑
加上自小熟讀詩書,喜歡吟誦詩文,須帶點書卷味
外形瘦削中帶點剽悍之氣,因為在關外長大
而張丹楓最特別之處是他個性上的狂和傲
這就必須靠演技搭救了
選角我認為《步步驚心》中飾十三阿哥的袁弘和飾十四阿哥的林更新都不錯

武俠小說是我最喜歡的文體
不是之一,是絕對的「最喜歡」
看了很多書,也喜歡上很多不同類型的書
但沒有一種可以取代武俠小說的地位
從小收音機的廣播劇從小陪著我長大
比起電視劇對我影響更深入更透徹
從幼稚園開始好幾年,家裡的電視機壞了沒拿去修好
那段日子,想看卡通片要去隔壁的鄰居家裡看
媽媽花了幾百塊買了一部新的錄音機回家
填充我餘下的童年空白

那時候中山廣播電台連續多年播廣播劇
每天兩次,中午首播傍晚重播
我也養成中午十二點及傍晚六點乖乖坐在收音機前的習慣
那幾年聽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像是《濟公傳》、《東周列國誌》、《三俠五義》、《岳飛傳》﹒﹒﹒
從那時開始知道甚麼是為國為民,甚麼是正義和公平
甚麼是義氣,甚麼是兩脅插刀
我的世界觀、看事的角度和待人處事方式從那時開始建立
後來也聽了《神鵰俠侶》、《飛狐外傳》、《萍踪俠影錄》等
那是我第一次在廣播劇的世界接觸到武俠小說
才小一、小二的我對這些故事深深著迷
每兩三個月左右一個故事說完,下一個接著說下去
古代穿梭街頭巷尾茶寮酒家的說書人轉戰大氣電波依然吸引
中山電台的說書人有幾個,主要是男的
其中有一二個特別喜歡的說書人
不管是男、女角色或旁白都由同一位說書人聲演
一點都不覺得說書人尖著嗓子裝女生說話奇怪
後來在香港的電台也聽過金庸小說廣播劇
反而覺得男女角色分開由男或女聲演怪怪的
而且編劇一般,聽了幾次覺得不太吸引
沒有再聽下去

對聽過的故事有印象
移居到香港後有機會去圖書館
第一本找來看的書就是神鵰俠侶的漫畫版
後來慢慢地看完了整套金庸小說全集
還沒升上中學,金庸全集最少重看了五次
小說結構龐大,只看一次不要說理解,情節發展也不太明暸
奇怪的是自己還會那麼喜歡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看了部份,古龍的差不多全看完
梁羽生的小說近於老派,屬於傳統一點的寫法
金庸和古龍的寫法較新,受外國小說影響很多

看了這麼多,才發現廣播劇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
《萍踪俠影錄》有幾個情節聽廣播劇印象特別深
在看小說的時候就會想起這一句有印象聽過
還會想起說書人說話的語氣
廣播劇每次半個小時,結束會用標準的章回小說結尾: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就像電視劇一樣,廣播劇結尾也會適當加上懸念
廣播劇百分之百忠於原著
在哪個位置「下回分解」,在哪裡加了懸念
看書的一加以印證,記憶一清二楚
清晰得自己也覺得有點奇異
反而考公開試死記硬背課文非常痛苦
記憶好像會自行選擇甚麼該好好記著
甚麼沒有用的應該大力丟到腦後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