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金閣寺》讀不懂的美學


日本的京阪神奈之旅過去接近半年
終於把《金閣寺》看完
金閣寺的三層:法水院、潮音洞和究竟頂現在都很熟悉

《金閣寺》這部小說,我是讀不懂的
雖然我共花了一星期詳詳細細地把這本書看了一遍
但還是難以理解書中所謂的美學是怎麼一回事
慶幸我不懂,如果我懂,可能我有自殺傾向
像作者三島由紀夫一樣切腹身亡追求道的極致

《金閣寺》這本書被喻為頹廢美學的極致
以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1950年放火焚燒金閣寺的真事改編而成
此書出版之初震驚了日本文學界
我一開始讀得很艱澀,到最後還是很艱澀
以為火燒事件會發生在小說下半部
小說上半部已暗示主角想像金閣寺在二戰中被空襲焚毀
金閣寺是美的象徵,金閣寺沐浴在火焰之中是主角眼中最美的景色
好不容易有點理解這種「甚麼都不愛只愛上一座寺」的想法
下半部主角出現縱火的念頭卻是希望擺脫美對他帶來的羈絆
希望做出一件比殺人更震撼的事:破壞永恆的美
也就是破壞金閣寺,反而不是為了追求金閣寺最美的一刻
他甚至不像一般縱火犯,縱火後留在現場觀看,而是遠遠地逃開
跟我想像中的情節有點不一樣,讓我有點搞不懂,也不太能接受
主角所作所為不是為了成就美,而是成就自我
以至於最後主角沒有自殺死去也就不太意外了
這讓我有點失望,日本很多作品一再強調捨身求道的精神

把主角想像成愛上一個人而不是一座寺比較容易理解
如果主角愛的是人,他的愛也是扭曲的
他愛她,但她冷漠沒有回饋,所以他要毀了她
並以希望透過破壞/殺戮來實現自身的存在感
真是一種自私得可怕的情感

看此書的感覺一直很抑鬱,比看村上春樹更甚
我以為村上春樹已經很極致
不過三島由紀夫更上一層樓
這對村上春樹來說是好事!
愈看到後面,焚燒金閣寺的情節還未出現
就愈不想看到它出現,最好不要寫下來
雖然,這件事是真的發生了
燒寺也在最後一章出現

跟著五月天阿信的足跡走了一遍文學之旅
看完了《金閣寺》、《渦蟲》、《挪威的森林》
"you are what you eat."
阿信絕對不如他的形象那樣光明,他的思想必有晦暗一面
就如他在一次專訪中說過:
他這麼努力不是為了追求光明,而是為了擺脫黑暗
以前我不太能明白這樣的想法
認真地思索也體會不到
看完了這些書我多少明白一些
最好不要明白太多,做不了像三島的天才也沒關係

《金閣寺》很精彩,不是因為情節緊湊得讓人欲罷不能
而是因為,只有瘋子才能寫不出這樣的故事


金閣寺幸運逃過了戰亂,避過了火災
真不能想像有人竟如此狠心摧毀這座500多年歴史的古剎
如果沒被燒毀,現在就是600多年歴史

準備要看的《德川家康》還沒借到
這本書跟阿信完全沒有關係(笑)
本的歴史故事不比中國的遜色
這部超長篇小說我會看到甚麼時候呢?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