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西安】歷史穿越劇

我又將遠行,目的地是台灣
跟之前的不同,這次純粹渡假
在很多人的眼中,特別是香港人台灣應該是一佷熟悉的地方
去過的次數可能跟回家次數差不多
但這是我第一次去台灣
幾乎所有朋友都踏上過台灣的土地了吧

每去一個地方,都有很多小事想一一記下 
有時候需要時間沉澱思緒 
結果卻慢慢地拋下記錄這件事了 
今年的遠行好像特別多
一月的日本,三月的北京,四月的海南,五月的湖南,現在準備加上七月的台灣
還有很多很多想說的事情
更不用說去年的西安、內蒙

翻出去年的一篇西安舊稿
我很喜歡西安,比喜歡北京更甚
同樣是古都,以文物的保存程度來說
西安是幸運的,文物所受的傷害最少
難能可貴的是西安城牆的完整
雖然一半以上是新建,但最少三分之一是古老的
文中所寫的陝西省長趙永正
今年已經升職為陝西省委書記

又是一篇寫到凌晨三點的稿,寫完第二天回香港


 【陝西商機】走進西安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黃燕明30日陝西西安專電》很多人即使沒去過西安,都必定聽過西安的兵馬俑。秦始王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名聞世界。西安是很多懷有復古情結的現代人朝思暮想的「朝聖之地」,他們打從心眼裏想看看中國的千年古都是怎麼一個樣子。在西安,到處都是四方城牆,通向皇陵的蜿蜒古道。這裏不難發現騎著單車、手裏拿著地圖的外國人,也會有亞洲人面孔,說著日語或韓語的導遊領著旅行團在各大景點出現。其實,西安就像是一本歷史古書,一磚一瓦都蘊藏著說不盡的故事。一幕幕,一頁頁均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走進西安,就像走進了一部歷史穿越劇。

*西安文物甲天下*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古都之首,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發源地。這裏不像香港,千辛萬苦才能找到國父孫中山的一點蛛絲馬跡。陝西的歷史,時代跨度極大,從石器時代,至周秦、漢唐,乃至近代,幾乎覆蓋了大半中國歷史,在這裏,你能夠認識很多「老朋友」:黃帝、周公、秦始王、周幽王、褒姒、項羽、唐明王、楊貴妃等等,甚至近代的蔣介石和毛澤東。想了解神州大地,先到西安,一點都不為過。西安文物甲天下,擁有文物的數量驚人。全省文物重點保護共有669處,其中陝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138處,陵墓8859處,古遺址5817餘處,文物點2﹒12萬餘個,其中秦始王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





*古城牆裏的暮鼓晨鐘*
 
  西安的旅遊業發展至今已經頗為成熟,只要站在城牆內,舉目能及的範圍都能看見一至數家酒店,古典的、現代的、豪華的、經濟型的、應有盡有。市中心的鐘樓建於明朝,總高36米。多少年來,鐘樓清脆悅耳的晨鐘和鼓樓溫厚平和的鼓聲走過了不少風風雨雨,「暮鼓晨鐘」一說正是由此而來。據說在西安市發展之初,政府曾嚴格限定城牆內的建築物不得高於鐘樓,目的是為了使鐘樓看起來比較雄偉,所以附近的建築物都很矮。後來限制漸漸放鬆了,但仍有高度限制,現時不少建築物是比鐘樓高的,但一般不會高太多。此外,城牆也是西安的特色景點。西安的城牆是明洪武年間建的,是至今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比北京的城牆保存得還要好。城牆全長13﹒7公里,用走的話,可能得花數小時才能走完,現時則可在上乘電瓶車遊覽,此外還可租單車,普通車速一個多小時就可以騎著繞城牆一圈。而城牆邊上繞了一圈霓虹燈管,夜暮降臨之時,城牆輪廓仍清晰可見。




*城市發展的問題*
 
  西安面對不少大城市同樣均有的堵車問題。我曾聽這裏的計程車司機說,城牆內堵車的情況十分嚴重,從早上堵到晚上十一點,司機們因為堵車都不太願意到鐘樓附近去,他們更願意載一些遠程,如到機場去的客人。城牆東南西北四個大門現時是西安市最繁忙的主要通道,人車爭路的情況在這裏也十分嚴重,南門因為位置接近鐘樓,已經建了不少地下隧道。但在北門那邊,車和人要通過,均要從城牆下的半圓形孔穿過,這裏沒有明顯的行人道或車行道分界,汽車、巴士、單車、摩托車同時前行。如果要從北門走上城牆,一點也不簡單,先穿過從南往北的五條行車線,但穿過東往西的四條行車線,這裏沒有安全島,沒有紅綠燈,繁忙時間會有交通警,但交通警沒空理會行人,只會指揮車輛前行,所以行人過路得費很大一番功夫。而接近火車站的地方就更混亂了。
 
*政府致力發展旅遊新項目*
 
  陝西正積極開發新的旅遊項目,增加旅遊在全省經濟總量的佔比,陝西省省長趙永正表示,在老景點中加入新的內容,並致力開發新景點,都是陝西政府現時的工作。政府將主打西安旅遊,建設新的景點如唐朝大明宮遺址。不難發現,老景點大雁塔附近已興建了一個大雁塔西廣場,提供免費的亞洲最大型的音樂噴泉表演。附近並大仿唐朝建設大唐芙蓉園,都是游客觀光的好地方。趙永正希望,透過保護文物,歷史在線,民生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得以改善。



相關文章:
出差西安之前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