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熱評神州】寧波印象

【熱評神州】寧波印象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黃燕明27日報道》老一輩的香港人或許會知道船王董浩雲和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祖藉寧波;喜歡看書的人或會知道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是寧波人,但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寧波是一個印象有點模糊的城市。
  相對鄰近城市,上海作為中國的直轄市,是愈來愈重要的國際金融大都會;杭州是浙江首府,是歷史久遠的旅遊文化名城,西湖十景名聞遐爾。寧波雖沒有兩者備受矚目,但也同樣值得關注其發展,小記此次便隨採訪團來到寧波採訪。
  寧波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經濟發展蓬勃,本通訊社駐滬記者傅霾澈近期在專欄《浦東浦西》中已多次介紹。寧波的交通十分便捷。寧波櫟社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航線30多條,每天約有4班航班從香港直飛寧波。自高鐵開通後,寧波至上海及杭州車程均縮短至大約2個小時。寧波的老外灘比上海的外灘更老二十年。

*南國書城天一閣書香撲鼻*

  在出發前往寧波採訪之前,小記走遍附近幾間書店,嘗試找一些書以加深對寧波了解,可惜全無發現。在國內旅遊的書架上,上海和杭州的旅遊書都有不少,唯缺寧波。其實寧波的旅遊景點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必數天一閣。寧波宣傳口號為「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其中的「書藏古今」便是指天一閣。
  天一閣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三座私人藏書樓之一,明朝嘉靖年間由兵部右侍郎范欽所建,現藏有古籍約三十多萬卷。天一閣取《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義,以水制火,范欽對藏書的保護十分嚴密。除了立下嚴厲的家規:「代不分書,書不出閣」。藏書樓前亦修築水池以防火災,同時建築上有不少防火細節。
  在記者團參觀天一閣期間,講解員說了一個凄美的故事:清朝有一女子錢繡芸愛書,欲登天一閣閱讀。她聽說只有范家人才可登樓,於是千方百計嫁進范家。但天一閣只有范姓子孫才可登上,結果錢繡芸於26歲時鬱鬱而終,終生未能登樓。范家把書籍保護得滴水不漏,在保護文化典籍方面著實功不可沒,但當時能讀到這些書的人卻寥寥無幾。對於愛書之人來說,范家的家規更是不近人情得近乎殘酷。現在,天一閣三萬多冊古籍已數字化,可供讀者在線查閱。天一閣亦將在10月舉行的甬港經濟合作論壇中,和96歲高齡的國學大師饒宗頤簽約,邀請他成為館長。

*令人嘆為觀止的保國寺佛教古建築*

  除了天一閣外,採訪團也隨當地的新聞辦來到保國寺,保國寺雖然名氣遠不及天一閣,但絕對值得一遊。保國寺創建於東漢,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現存保國寺大殿為北宋年間建造,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因為位處較偏遠的山中,保國寺幸運地逃過了戰火的摧殘。
  一走進保國寺,就看到一棵棵參天大樹濃蔭蔽日,鼻中傳來陣陣的桂花清香和木頭的香氣。在保國寺大殿看不到一般木結構建築應有的樑,而是用了複雜的斗栱結構。斗栱與昂都用榫卯巧妙銜接,不用一枚釘子承托起整個屋頂50餘噸的重量,結構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據講解員介紹,屋頂沒有經過整修,仍然是近千年前的木頭,只塗上了銅油以作保護。參觀當日保國寺的遊客稀少,講解員稱,參觀的大多是學習建築的大學生,前陣子才有一批清華大學的學生前來。
  在內地各大旅遊景點看多了仿古建築,保國寺這種真正的古跡難能可貴。青樹古剎總能給人一種很幽靜的情懷,繞上一圈,尋訪下古人的腳步,在鳥語花香中感受思古之幽情,十分輕鬆寫意。十一黃金周又快到了,近幾年景區洶湧的人潮形成了比景區名勝更使人驚詫的奇景,不知到時又會有何盛況?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