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志明與春嬌》。騰雲架霧中的愛情


是不是因為我開始想念香港?
還是因為我昨晚吃飯的時候聽到朋友說起這電影:
「點解要買雪糕既時候要好多乾冰?
因為想係去厠所既時候有騰雲架霧既感覺」
於是我開始終於看了港產片《志明與春嬌》
一套幾年前,嚴格點說是2010年,4年前出品的電影




電影說的是兩個煙民--志明和春嬌
在室內禁煙條例頒布後開始的愛情故事
電影中加入了新聞故事,包括大幅增加煙草稅
是唐唐的政績,一包煙由37元一下加至50元左右
不知多少人因為這條例而戒煙
對於不抽煙的我來說,的確覺得受惠了

志明和春嬌是台灣男女生最常用的名字
導演想透過名字表現這是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故事
但為甚麼是台灣人的名字呢?
而春嬌的男朋友家豪,土得很的香港名字
包括我在內,相信每個香港人身邊都有至少一個叫家豪的朋友

電影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呼的也不是煙,是愛」為賣點
我挺喜歡中場穿插的人物自白:
「可能你一世人入面可以搵到一個你肯去愛既人很難
如果搵到咁無論情況係點都應該去試。」--志明同事Patty

「其實唔可以話我唔相信愛情
我係唔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
我覺得愛情好似鮮奶咁,係有保鮮期既
係保鮮期入面,大家係享愛激情
享受大家吸引彼此的幸福」--煙民.酒樓知客小紅

是老生常談也是編劇的觀點吧,還是挺中聽
電影中的春嬌和拍拖五年的男友家豪分手非常爽快
讓人只感灑脫,因為有了新的對象家明
甚至讓人覺得她的分手是要追求真愛
連分手也分得這麼浪漫,淡化了出軌的惡劣
雖然春嬌無論是對男友、家明和朋友都很坦白
也說只是普通朋友,不管誰對誰錯
這的確可以算是出軌沒錯吧?
本以為會多點著墨余春嬌和志明分手的情節
結果卻是相當詳細地交代余春嬌和張志明開始患得患失的時候
電影用了剪影的手法拍了楊千嬅在街上流連,效果很美
而戲中一直強調的時間,是否只想說都市速食愛情這麼簡單呢?

相對家明凡事想太多,有點陰謀論
對生活不太有要求,好像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
其實我更喜歡的余春嬌的直接和凡事都要說出口
就像找到了同類人,卻沒有她的灑脫

看《志明與春嬌》是看戲中的港味
在優酷上找到一套配了音的
馬上關掉,寧願不看,港產片一定要聽廣東話才有味道
這電影是否有很大的迴響我忘了
只記得有段時間很多人都在fb分享:
一世人流流長,總會愛幾個人渣
看完了整套電影,發現沒有這句對白
是我把它和續集《春嬌與志明》混淆了
只記得楊千嬅憑《志明與春嬌》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很具爭議
老記著這些不相關的事

看完電影對於以前的情景很是懷念
為了同台SEND SMS而轉台的情況現在已不可能再發生
是走進了歷史的故事,就像MSN和ICQ一樣
但中學至大學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記得讀大一大二的時候大家要同台才SEND SMS
如果轉台了,都會在FB上公告轉了甚麼台
方便SEND SMS聊天不用錢,SMS聊天還是挺貴的
和當時的男朋友不同台,會為了省錢而不SEND SMS
也會怕傾爆分鐘而用大學的免費電話打給他,笑
PEOPLES開始挺多人用,後來變成是3
我也由PEOPLES轉了3,一來可以測試網絡哪個好用
二來也是因為多人用,好像不轉不行的樣子
如果你還想和他們聊天傾功課的話
讀大學時是IPHONE是最鼎盛的年代
教主喬布斯還在,幾乎人人手持一部IPHONE3
IPHONE4剛出的時候,價格炒上了6-7千
為甚麼我沒有炒呢?一轉手可以賺2千(咬牙)
大三那年我也入手了一部IPHONE4,但半年後就出了4S,無奈

現在大家都用WHATSAPP或WECHAT聊天
當時用WHATSAPP影相問大學講師功課已是很潮的事情
講師都會嘉許--嘉許科技的進步
更不用說現在都用錄音或視頻,連打字的時間都節省
現在用普通手機也能視頻電話聊天
和工作上只有一面之緣的人也用WECHAT溝通
方便是方便得很
但過去手機2000多元一部算小貴
現在6000多元才是功能最多最新最正常
6000多元可以買一部功能不錯的電腦了
千嬅在劇中用的、現在絕跡了的推機我也用過,NOKIA的
不能想像回到過去的情景:
IPHONE3和BLACKBERRY是旗鼓相當、二分天下的競爭對手
連美國國務卿都拿BLACKBERRY的年代
只要手執一部BLACKBERRY就覺得對方是商務、行政人員
就像是社會精英,而當時的IPHONE主打FOR FUN

看完了《志明與春嬌》我想起得最多的竟是電子產品的變遷史
這幾年真的變得很快,說是過去,不過是大約4、5年前
還有五月天的同名歌曲《志明與春嬌》
他們這首歌寫的也是最普通的台灣愛情故事


甚麼時候我這種不愛看搞笑電影的人也看起周星馳的時候
或許就是我真的很想念很想念香港了

接著,我要看《春嬌與志明》
《北京遇上西雅圖》
《紙牌屋》與《宮》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