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 不能讓我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專訪】華南集團董事張賽娥


  現時證券界不乏女股評人的身影,回望過去八、九十年代,活躍的女股評人並不常見,有證券界「大姐大」之稱的南華集團(00265)董事兼創辦人張賽娥從80年代起便是其中之一。曾經在電視、電台、報紙評論股市,廣為人熟悉,股民喜歡親切地稱她為「娥姐」。
 


娥姐笑稱自己是公司的「救火隊員」,哪裏有問題就去幫忙。 (Dennis攝)

  娥姐笑稱,目前自己在公司的職位是「救火隊員」,哪裏有問題就去幫忙。不用負責公司的日常操作,主要處理一些法律問題及資產買入賣出,也做公關的工作。隨著公司在內地的業務愈來愈多,她表示,現在幾乎一半時間回內地工作,平常星期三或星期四到內地,星期日回來香港。
 

進證券行業是巧合

  在香港出生長大,在美國讀至MBA畢業,娥姐1981年回香港加入新鴻基證券當分析員,一年多後轉至公司的機構性客戶部。娥姐表說:「自己的經歷很簡單,當時回港找兩類工作,一是證券,一是銀行,發了5封求職信,只有新鴻基回覆,沒有想太多,就進去工作了。如果銀行請我,說不定進了銀行,世事有時候很玄妙。」
 
  娥姐謙遜地表示自己沒有其他方面的才華,因為家人是做生意的,求學時期選擇讀金融是受家人薰陶。她認為:「即使學習專業,最厲害也只有一雙手,賺的錢未必很多,但學管理則不同,把資源合併再分配,分工的生產力較高,可減少浪費。」1988年,她和當時的同事,也就是現在的集團主席吳鴻生以及另一拍檔決定自立門戶,一起做生意,至今25年。
 
  雖然是證券業出身,創立的第一間公司也是做金融,南華集團並沒有把眼光局限於金融行業,而是集中收購不同的公司。她稱:「90年代很多人移民,怕香港的前途,那時候公司收購了華盛玩具,同時間又收購了一家媒體公司。1992年開始進軍內地收購天津、南京的國營企業,之後那些公司有的搬走,有的結業,我們便把廠房市中心的地段出租。現在南京最出名的食街和步行街,公司佔了大半權益。」
 
  2000年後南華集團收購了四海及很多IT公司,隨著工作愈來愈忙碌,娥姐相對低調了很多,除了在《經濟通通訊社》之外,目前只有在《文匯報》和自家公司的《Capital》撰寫專欄。2005年公司開始集中做房地產項目,希望跑在政府前面,更早發現地塊的價值。
 

對中國前途充滿信心

  如今,南華集團的業務已涉足證券、傳媒、玩具、房地產、種植業、珠寶首飾、製藥、服裝等近20個行業,在內地也有多家投資企業,公司員工逾5萬人。對於公司取得成功,娥姐認為主要是在於面臨危機的時候,公司比別人恢復得快,並把握機會擴張。「1987年發生股災,1988年我們創立公司,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很多人害怕香港前景不明朗,我們就抓緊機會擴充公司。之後還有不少機會,例如中東戰爭。」娥姐表示,如果不抓緊機會,很多有才華的人不會加入南華這樣的小公司。重要的是他們對中國前途很有信心,認為改革開放沒有回頭路,無論如何中國一定不會走回文革那樣的舊路。
 
  隨著在內地工作時間愈來愈長,娥姐對在香港和在內地工作差別感受甚深。「在內地沒有容易做的事,但也沒有做不成的事。內地人講究關係,做每件事都要有認識的人。在香港則不同,只須要按本子辦事,埋頭造好自己的事就可以。」很多時候她都覺得在內地浪費太多時間投資感情,送禮更牽涉到錢銀更是腐敗的問題。「這是現實,所有人都做同樣的事,不做會被人記在心上,希望新領導人在這方面大力整治一下,不過問題已根深蒂固,要改變並不容易。」娥姐語氣難掩無奈。

不怕吃虧是做人宗旨

  言談之間很容易感受到娥姐(張賽娥)為人謙虛,身兼南華集團董事、南華金融控股副主席、南華(中國)副主席及行政總裁及全國政協等眾多職位,在別人眼中的她早已是成功典範。但她表示,不覺得自己很成功,也沒有所謂的成功秘決。她只有做人的宗旨--不怕吃虧和不計較。
 
  「假設同時有兩個年青人,一個努力工作,不怕吃虧,另一個經常嚷著要加薪,加班則找藉口逃避。如果有晉升機會,上司一定不會選斤斤計較那個人。」她並表示,自己是一個勤勞的人,現在每周工作七天,很少放大假。晚上九點下班,一點睡覺,第二天七點起床,八點上班,每天工作十三個小時,生活很規律。

 
黑色長直髮的娥姐,身穿端莊黑套裝配上幹勁的眼神,的確比真實年紀年輕很多。 (Dennis攝)

  沒有結婚生子的娥姐現在和家人一起住,「不會感到寂寞。我常覺得我的心態停留在二十幾至三十幾歲,雖然年紀大了,心態仍停留在那個階段,奇怪。」說完她笑了,事實上,在和娥姐見面的那天,黑色長直髮的她身穿端莊樸素的黑套裝,擁有充滿幹勁的眼神,的確比真實年紀年輕很多。「家人間的相處不在乎時間多少,重要的是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很多事情盡在不言中,生活的小節中可看出家人對自己的愛。」娥姐滿足地說:「像是家姐知道自己回家吃晚飯,一定會準備自己喜歡的食物。」
 
  娥姐不諱言,已經想過退休的生活,不想太閒,但也不想太忙碌,最好是做點小生意打發時間。她現在常和朋友開玩笑說退休後會開一間士多。作為基督徒的她表示,「或者在教會幫忙也不錯,可以和朋友一起嘻嘻哈哈地過日子。」
 
文:黃燕明 攝:Dennis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